[发明专利]一种人参农田高效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4518.1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曹庆军;杨粉团;姜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参 农田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参农田新型高效栽培方法,基于栽培模式的创新和滴灌肥水一体化运筹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人参栽培空间配制的优化以及养分、水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优化了传统人参栽培的田间行距配置,改变了传统农户人参栽培的模式,节省了繁琐的工序,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提高了保苗率,优化了空间分布,增加了种植密度,有利于通风、透气更适宜于人参的生长发育。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水分和养分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参农田新型高效栽培方法,是对现有的农田人参栽培方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参生产效率,属于人参栽培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人参 (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参农田新型高效栽培方法,解决了现有农田人参栽培方法存在的人工作业效率低、肥水运筹调控难、导致人参栽培受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制约严重,导致有效保苗率差、密度低等问题突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田高效新型栽培方法,具体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步骤1,选地与配制参土:
选择地势高,坡度在5~15度之间,土质疏松肥沃,底层含砂或沙砾,保水能力强,且排涝效果好的土地;整地前,人工加入30%有机肥、1.5%消毒剂及20%沙砾(质量比)于土壤中,构建一种更加接近森林腐殖质土体;
步骤2,人工作参床:
根据地形划定参畦范围以及作业道,将作业道土壤转移至畦床上,并利用步骤1配制好的土壤,制作成截面为梯形的参床,参床高度为30cm,底部坡度60度,床幅宽1.2m(见图1);
步骤3,参栽排列方式与合理密植:
新型栽培模式下可以在参床上做成15-20cm宽、10cm深的V型槽,使梯形槽的方向与参床方向一致,然后将分选后的人参苗分别排放于V型槽的两侧,然后盖上7-9cm厚的腐殖土,这样就形成了新型栽培方式的一个结构单元(图3c);整个参床可以根据参龄大小,确定种植密度与株距,整个参床由6-8组结构单元。
另外,也可以沿参床方向将整个参床从中间一分为二,确定密度后,参床一边做成8-10㎝宽、10㎝深的斜槽,槽底倾斜28-30度(见图3 b), 将参苗平放于槽内, 然后盖上7-9㎝厚的腐殖土即可。而在参床的另一半,做成与之相对称的斜槽,移栽及覆土同上述操作。这样,整个参床即由完全对称的两部分构成,如图3 b所示。
新型栽培模式下参苗V型或中心对称型排布,有利于滴灌管的铺设,明显降低传统模式下对参苗的损伤,而且结合滴灌能彻底解决苗床中心易发生干旱的问题,显著提高了人参的生长速度和商品品质。
步骤4,滴灌管设置:
待人参出苗后,沿参床方向铺设滴灌管,可以根据水分与施肥需求,在两行参苗之间放置一条滴灌管,亦可以在参床中间放置一条滴灌管(横切面示意图,如图3)。该模式,解决了传统栽培模式下参床中间易发生旱情及施肥费力、费时的问题,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实现了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45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芨组培苗波形育苗床炼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禹白芷套种禹白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