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高分子夹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5266.4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6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苑沛霖;乌兰;孙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66;C08G18/42;C08G18/10;C08G18/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口烧瓶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医用高分子夹板 二甲基甲酰胺 加热 溶解 氮气 混合溶液 加热处理 聚己二酸 体系混合 完全溶解 丁二醇 聚氨酯 乙二酯 预聚体 滴加 恒压 漏斗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高分子夹板,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步骤一:通过量勺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三口烧瓶内,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当步骤一处理好后,将步骤一的三口烧瓶通入氮气,且对内进行搅拌、加热;步骤三:通过量勺将聚己二酸乙二酯送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将其完全溶解后,通过恒压漏斗将其加入三口烧瓶中,完全加入完毕后,将其加热,得到聚氨酯的预聚体;步骤四:通过量勺将1,4‑丁二醇并将其溶解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并将混合溶液加入步骤三处理后的三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后,继续进行加热处理,使体系混合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高分子夹板。
背景技术
现有高分子夹板主要是以聚氨酯为主体,聚己内酯二醇作为嵌段,附加以其他添加剂组成。
专利CN02150720.1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骨骼固定夹板,由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和电热材料制成,当加热到转变温度时或以上时骨骼固定夹板即软化并收缩包紧在骨折或矫形部位,操作温度为45~75℃,夹板内层与皮肤接触部位未设置隔热层,温度控制对形状改变非常重要,但该技术未提及对温度的精确控制方法。CN200510020610.9公开了一种抗菌形状记忆聚氨酯骨科矫形、固形康复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板材由形状记忆聚氨酯加抗菌剂和无机填料通过加热加压制备而成,未涉及到其结构形状。专利CN201610520027.2公布了一种形状记忆医用夹板,由控温系统和形状记忆型高分子材料组成,可控制其操作温度,但由于添加温控系统,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高分子夹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有良好的形状改变功效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高分子夹板,由以下重量成分的原料制成: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8-12.5重量份、1,4-丁二醇1.5-2重量份、N,N-二甲基甲酰胺40-52重量份、聚己二酸乙二酯28-33.5重量份。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通过量勺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入三口烧瓶内,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
步骤二:当步骤一处理好后,将步骤一的三口烧瓶通入氮气,且对内进行搅拌、加热。
步骤三:通过量勺将聚己二酸乙二酯送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将其完全溶解后,通过恒压漏斗将其加入三口烧瓶中,完全加入完毕后,将其加热,得到聚氨酯的预聚体。
步骤四:通过量勺将1,4-丁二醇并将其溶解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并将混合溶液加入步骤三处理后的三口烧瓶中,滴加完毕后,继续进行加热处理,使体系混合均匀。
步骤五:待步骤四反应完成后,提升其加热温度值,通过减压蒸馏提纯将步骤四处理后的聚氨酯提纯。最后用倒入模具加工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加入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为25-30重量份,所述步骤二中对三口烧瓶的加热温度为6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的聚己二酸乙二酯的分子量为2000,且N,N-二甲基甲酰胺为10-14重量份,所述步骤三中三口烧瓶的加热温度以60℃水浴加热2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为5-8重量份,且三口烧瓶以60℃水浴温度加热1.5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的加热温度提升至72℃-7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传统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夹板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很低,在使用时容易发生形变,在作为固定材料使用时,不能很好的起到固定作用,现用聚己二酸丁二酯作为软段,其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固定性,在常温下基本不发生形变,且形状恢复率10s内可达100%,可重复使用或回收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5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