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系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6093.8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香;杨琴;潘宇峰;管亿;叶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D1/5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利用系统 余热锅炉 连通 空气预热器 蒸发器段 出口侧 分气缸 组合式 汽包 饱和蒸汽引出管 冶炼炉 余热利用效率 饱和蒸汽 降低设备 顺序连接 过热器 省煤器 引入管 | ||
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系统结构,其可大大提高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同时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其包括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出口侧顺序连接蒸发器段箱体、省煤器段箱体、空气预热器,余热锅炉包括至少三个,每个蒸发器段箱体内均设置有汽包,每个汽包分别通过饱和蒸汽引出管连通分气缸,分气缸通过饱和蒸汽引入管连通过热器箱体,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侧分别与冶炼炉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合金在冶炼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余热资源,为避免余热资源浪费,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日渐普及。目前,在生产中,为扩大规模企业会投产多台冶炼炉,且冶炼炉的热源、温度等烟气类型基本相同,为充分利用冶炼炉的余热资源,常常将产生余热的冶炼炉分别与各余热锅炉安装在一起布置成一组余热利用系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较低,冶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经蒸发器、省煤器后直接排放,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一台余热锅炉对应一台过热器的安装方式大大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低,易造成资源浪费,设备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系统结构,其可大大提高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同时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设备投入成本。
一种组合式余热利用系统结构,其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出口侧顺序连接蒸发器段箱体、省煤器段箱体、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锅炉包括至少三个,每个所述蒸发器段箱体内均设置有汽包,每个所述汽包分别通过饱和蒸汽引出管连通分气缸,所述分气缸通过饱和蒸汽引入管连通过热器箱体;
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侧分别与冶炼炉连通。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过热器箱体内包括顺次设置的低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所述过热器箱体的顶端设置有喷水减温器,;靠近所述高温过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过热蒸汽出口;
所述过热器箱体的一侧靠近所述高温过热器的位置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室的出口与所述冶炼炉连通;
所述余热锅炉均为卧式结构钢刷清灰余热锅炉;
所述空气预热器均立式布置;
所述省煤器段箱体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烟道的位置均设置有锅炉给水泵,所述省煤器段箱体内的省煤器通过所述锅炉给水泵与除氧水设备连通;
所述蒸发器段箱体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汽包连通的下降管、上升管;
所述余热锅炉通过进口烟箱与所述蒸发器段箱体连通。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每个汽包分别通过饱和蒸汽引出管、饱和蒸汽引入管与一台过热器箱体连通,减少了过热器的投入数量,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冶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分别经由各余热锅炉引入,并分别经过蒸发器段箱体、省煤器段箱体加热蒸发,再由连接烟道转入各自的空气预热器加热后引出至冶炼炉中,从而实现了对余热烟气的进一步吸收利用,大大提高了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