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6511.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5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同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B1/2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闫艳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银浆 高导电性 闪光灯 改性碳纤维 高分子树脂 硅烷偶联剂 导电性能 纳米银粉 性质稳定 火山泥 重量份 溶剂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分子树脂42‑48份、改性碳纤维28‑34份、纳米银粉16‑22份、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泥14‑18份、古尔胶3‑6份、JY‑01硅烷偶联剂2‑4份、溶剂12‑18份。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该导电银浆导电性能好,同时在高温下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银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电银浆分为两类:聚合物银导电浆料(烘干或固化成膜,以有机聚合物作为粘接相);烧结型银导电浆料(烧结成膜,烧结温度>500℃,玻璃粉或氧化物作为粘接相);银粉照粒径分类,平均粒径<0.1μm(100nm)为纳米银粉;0.1μm< Dav(平均粒)10.0μm为粗银粉,构成银导体浆料的三类别需要不同类别的银粉或组合作为导电填料,甚至每一类别中的不同配方需要不同的银粉作为导电功能材料,目的是在确定的配方或成膜工艺下,用最少的银粉实现银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最大利用,关系到膜层性能的优化及成本。
现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4332214B)公开了一种低温固化导电银浆,该导电银浆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制成的:银粉:60~80;高分子树脂载体:5~20;环氧树脂低聚物:5~20;溶剂:5~10;固化剂:0.1~5,该材料虽可低温固化,但闪光灯管在工作时,高温环境影响材料稳定性,同时该材料导电性能不佳。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3177787B)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导电银浆的导电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粉含有银颗粒、玻璃粉、硅酸盐水泥;所述银颗粒的粒径≤20μm,以所述导电粉的总量为基准,所述银颗粒的含量为70-80重量%,所述玻璃粉的含量为2-15重量%,所述硅酸盐水泥的含量为5-23重量%,该发明采用纤维为碳纤维,碳纤维表面能低,加入到材料中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该导电银浆导电性能好,同时在高温下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分子树脂42-48份、改性碳纤维28-34份、纳米银粉16-22份、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泥14-18份、古尔胶3-6份、JY-01硅烷偶联剂2-4份、溶剂12-18份。
优选地,所述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分子树脂44-48份、改性碳纤维30-34份、纳米银粉18-22份、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泥16-18份、古尔胶4-6份、JY-01硅烷偶联剂3-4份、溶剂14-18份。
优选地,所述闪光灯管用高导电性的导电银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高分子树脂45份、改性碳纤维31份、纳米银粉19份、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泥16份、古尔胶4.5份、JY-01硅烷偶联剂3份、溶剂15份。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树脂为环氧树脂、聚酯树脂。
优选地,所述改性碳纤维制备方法为将碳纤维束置于索式抽提取器中,用丙酮溶液回流洗涤36-48h,然后将洗涤好的碳纤维取出,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随后将备用的碳纤维在65-75%浓硝酸中浸泡,放置在水浴炉中90-100℃水浴处理120-130min,随后送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氨基硅烷偶联剂KH-550中浸泡55-65min,再干燥,即得改性碳纤维。
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粉粒径为30-4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同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同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