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芯片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6781.4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滨;徐建刚;汪泽;邢军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C12Q1/6837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芯片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基因测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包括:PCR反应装置,用于对PCR管内的样品进行扩增;杂交装置,包括反应舱以及放置有生物芯片的芯片承载台,使得样品与生物芯片进行杂交;识读装置,对由杂交装置处理后的生物芯片进行检测并得到相关基因信息;输送装置,将PCR管输送给PCR反应装置以及从PCR反应装置向杂交装置输送扩增后的样品、或者从杂交装置向识读装置之间输送杂交后的生物芯片。本发明中使用输送装置自动输送PCR管、PCR管内样品以及杂交后的生物芯片,实现PCR反应装置、杂交装置以及识读装置的一体化、系统化,从而实现生物芯片检测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从而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提高生物芯片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基因芯片),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简单说,生物芯片就是在一块玻璃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样品,然后由一种仪器收集信号,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
生物芯片用途广泛,可用于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基因诊断、药物筛选、个体化医疗、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具体地,生物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等标记的核酸序列,与生物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生物芯片的测序,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
现有技术中,生物芯片使用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放大并标记步骤,使用PCR扩增或者并行固相克隆等方法,对样品的多个片段进行扩增和放大,并用生物素或荧光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后样品;杂交反应步骤,已标记样品中的靶分子与生物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产生一系列信息;信号检测和分析步骤,使用检测设备,采集、处理和解析杂交反应后的生物芯片上各个反应点的荧光位置、荧光强弱,经过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分析图像,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
一般地,上述生物芯片基因检测的各步骤均为独立步骤,且采用独立的各个设备对上述各步骤进行单独作业,详见参考文献1中的PCR仪、参考文献2中的点样仪、参考文献3中的杂交仪以及参考文献4中的基因芯片识读设备等。样品、生物芯片等在各设备之间的转移需要人工手动作业、辅助执行,增加成本,且容易出错;此外,上述各设备独立而零散地放置,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地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人员容易因过度疲劳而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生物芯片的检测效率低。因此,急需一种检测系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系统性地进行生物芯片的检测,提高生物芯片的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1:CN105039155A,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参考文献2:CN103217324A,一种生物芯片点样仪
参考文献3:CN102533525A,全自动杂交仪
参考文献4:CN105590079A,一种多张生物芯片透射信号连续自动识读的方法及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芯片检测系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系统性地执行扩增、杂交以及检测等步骤,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提高生物芯片的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包括:
PCR反应装置,用于对PCR管内的样品进行扩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