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腔体的双频滤波巴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6821.5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园春;方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频 滤波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腔体的双频滤波巴伦,包括通过金属板连接的第一腔体谐振器和第二腔体谐振器,第一腔体谐振器设有输入端PCB板,输入端PCB板的金属地层设有输入端槽线,输入端PCB板的另一侧设有输入端微带线,第一腔体谐振器设有与输入端槽线位置对应的输入槽孔;第二腔体谐振器上与金属板相邻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各自设有输出端PCB板,两个输出端PCB板的金属地层分别设有输出端槽线,两个输出端PCB板的另一侧设有输出端微带线,第二腔体谐振器设有与输出端槽线位置对应且相通的输出槽孔。该双频滤波巴伦主体是两个腔体谐振器,该结构品质因素高,插损低,同时利用腔体谐振的两个基膜,实现双通带的要求,减小电路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腔体的双频滤波巴伦。
背景技术
在现代无线通讯网络中,巴伦作为射频功放中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系统功能的正常运作。高性能的巴伦不仅要求滤波性能好、低损耗、小型化,随着双频和多频通信系统的发展,更要求有双频甚至多频的滤波巴伦。
近些年来,关于滤波巴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印刷电路板、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基片集成波导技术、介质谐振器技术等加工技术上都已经实现了滤波巴伦,但是所研究的滤波巴伦存在品质因素低、插损大等性能缺点。此外,对于双频巴伦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能在印刷电路板和基片集成波导技术上实现双频的功能。
综上上述现有的双频滤波巴伦的技术在实际中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腔体的双频滤波巴伦。本发明的双频滤波巴伦使用了腔体谐振器的技术,增加了品质因素,减小了插损,同时利用了腔体谐振器中的两个谐振模式,实现了双通带的滤波巴伦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至少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之一。
一种基于腔体的双频滤波巴伦,其包括谐振腔体,谐振腔体的中部被中间金属板分隔为第一腔体谐振器和第二腔体谐振器,中间金属板的边缘与谐振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腔体谐振器正对所述中间金属板外侧壁设有输入端PCB板,所述输入端PCB板的金属地层与第一腔体谐振器接触;输入端PCB板的金属地层设有输入端槽线,所述输入端PCB板的另一侧即顶层设有输入端微带线,所述第一腔体谐振器与所述输入端PCB板接触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输入端槽线位置完全对应且相通的输入槽孔;所述第二腔体谐振器上与所述中间金属板相邻的两个相互正对的外侧面上各自设有输出端PCB板,两个输出端PCB板的金属地层贴近所述第二腔体谐振器的侧面;两个输出端PCB板的金属地层分别设有输出端槽线,所述两个输出端PCB板的另一侧即顶层各设有输出端微带线,所述第二腔体谐振器上与所述输出端PCB贴近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输出端槽线位置完全对应且相通的输出槽孔。
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入端槽线用于信号的输入,输入端PCB板、输入端槽线和输入端微带线即组成输入端馈电网络。输入槽孔用于信号从输入端微带线传入腔体谐振器内部产生谐振。输出端PCB板、输出端槽线和输出端微带线即组成输出端馈电网络。两个输出槽孔用于信号从腔体谐振器内传到输出PCB馈电网络。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金属板包括金属隔板和在金属隔板上开有的矩形缝隙,所述矩形缝隙与所述输入端槽线和所述输入槽孔平行,这样,输入信号可以全部从所述第一腔体谐振器耦合到第二腔体谐振器;所述输出端槽线个数为两个,分别是第一输出端槽线和第二输出端槽线,所述输出槽孔个数为两个,分别是第一输出槽孔和第二输出槽孔,所述第一输出端槽线和第一输出槽孔平行,所述第二输出端槽线和第二输出端槽孔平行,所述第一输出端槽线、第一输出槽孔和第二输出端槽线、第二输出端槽孔平行;所述输出端微带线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输出端微带线和第二输出端微带线,所述第一输出端微带线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微带线中心对称;所述输出端PCB板的个数为二,分别是第一输出端PCB和第二输出端PCB,组成了输出馈电网络。
进一步地,输入端PCB板的输入端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为2.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头耦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耦合型步进衰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