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7040.8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2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张大伟;程珊;王琳;赵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林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D7/00 |
代理公司: | 11212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隔板 扇形腔室 实验装置 损伤 空腔 固定隔板 平滑肌层 颗粒物 血栓 诱发 正反往复转动 干扰因素 交替变化 壳体内部 空腔分隔 容积变化 生理盐水 实验对象 往复流动 血管内膜 螺旋状 圆柱状 刮伤 壳体 可控 针头 省力 连通 盐水 转动 血管 封闭 流动 | ||
1.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部的空腔为圆柱状,壳体(1)上开有与空腔连通的注液孔(2),空腔内安装有一个固定隔板(3)和一个活动隔板(4),固定隔板(3)和活动隔板(4)均沿空腔的径向布置,活动隔板(4)可绕空腔的轴线正反往复转动,固定隔板(3)和活动隔板(4)将空腔分隔为两个各自封闭的扇形腔室(5),活动隔板(4)转动可使两个扇形腔室(5)的容积变化;固定隔板(3)两侧的壳体(1)侧壁上各开有一个与空腔连通的通孔(6),活动隔板(4)转动到与固定隔板(3)的一侧接触时将该侧的通孔(6)封闭;
空腔的轴线处安装有一个转轴(7),活动隔板(4)内端固定在转轴(7)上,转轴(7)上安装有齿数模数均相同的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壳体(1)外设有与转轴(7)平行的芯轴(10),芯轴(10)上安装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两个锥齿轮均可相对芯轴(10)自由转动,两个锥齿轮间隔布置且小端相对,两个锥齿轮之间安装有一个第三锥齿轮(13),第三锥齿轮(13)与第一锥齿轮(11)以及第二锥齿轮(12)均啮合,第一锥齿轮(11)的大端固联有一个第一不完全齿轮(14),第二锥齿轮(12)的大端固联有一个第二不完全齿轮(15),第一不完全齿轮(14)和第一齿轮(8)啮合,第二不完全齿轮(15)和第二齿轮(9)啮合,两个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不同时参与啮合且各自带动转轴(7)转动的角度相等;
每个通孔(6)均经两条相互并联的支路连通有一个螺旋状的第一针头(16),其中一条支路为出液支路,另一条支路为回液支路,每条出液支路上均串联有一个出液单向阀(17),每条回液支路上均串联有一个回液单向阀(18);
还包括第二针头(19),第二针头(19)尾部设有收纳腔(20),收纳腔(20)内装有颗粒物,颗粒物的粒径大于第一针头(16)的管径,颗粒物可经第二针头(19)注入血管内或从血管内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纳腔(20)底部与两个出液支路均连通,且与两个出液支路的接口处均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换向阀(21),收纳腔(20)底部还与两个回液支路连通,且与两个回液支路的接口处均设有一个第二三通换向阀(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纳腔(20)为小端朝向第二针头(19)出口位置的锥形漏斗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不完全齿轮(14)和第二不完全齿轮(15)的有齿部分的圆周弧度小于等于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物具有可刮伤或磨损血管内膜的棱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栓诱发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液孔(2)的外孔口旋转有端盖(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林,未经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70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皮区外轮廓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兽医用快速缝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