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热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7172.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0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亮;张桂;娄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5/14 | 分类号: | B29C65/14;B29C65/60 |
代理公司: | 11363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发热管 吹气通道 铆接 塑料接头 反射器 红外热 内部设置 受热 反射罩 连接体 铆接头 腔内 红外辐射反射 空气对流传热 顶部设置 工作效率 加热效率 热量损失 连接件 铆接机 排气孔 体内部 有效地 吹气 气缸 加热 连通 融化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红外热铆机,包括气缸、连接件和铆接头,铆接头包括连接体,在连接体内部设置有反射器、红外发热管、第一吹气通道和第二吹气通道,红外发热管固定在连接体底部,反射器设置于红外发热管顶部,第一吹气通道和第二吹气通道均与铆接腔连通,铆接腔内部设置有反射罩和排气孔。通过在红外发热管顶部设置反射器以及在铆接腔内部设置反射罩,能够将红外发热管产生的高强度红外辐射反射至塑料接头,使得塑料接头快速受热融化,同时,在加热时,通过第一吹气通道相铆接腔内吹气,使铆接腔内产生空气对流传热,提高红外发热管的加热效率,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红外铆接机塑料接头受热较慢,热量损失较大,从而影响红外热铆机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工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热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焊接技术在工业领域和塑料科研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业,大量塑料内饰件的使用使得塑料焊接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在塑料内饰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红外热铆机对塑料进行焊接。
图1示出了现有的红外热铆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的红外热铆机中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和图2,现有的红外热铆机通常采用压板式结构,主要包括:气缸(10)、连接件(20)和铆接头(30),所述铆接头(30)通过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气缸(10)相连,所述铆接头(30)包括连接体(301)和铆接腔(302),所述连接体(301)设置于所述铆接腔(302)顶部,并与所述铆接腔(302)连通,所述连接体(301)的内部中间位置竖向设置有连接杆(303),所述连接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铆接压头(304),在所述连接体(301)内部设置有红外发热管(306)。现有的红外热铆机在使用时,通过所述红外发热管(306)产生高强度红外辐射,利用高强度红外辐射使塑料接头融化,并通过铆接压头(304)进行挤压成型。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红外热铆机在对塑料接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红外发热管(306)产生的高强度红外辐射在进入铆接腔(302)后会产生路径较为杂乱的反射,高强度红外辐射无法集中至塑料接头,导致塑料接头受热较慢,热量损失较大,从而使红外热铆机的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红外热铆机,以解决现有的红外热铆机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红外热铆机,包括:气缸、连接件和铆接头,所述铆接头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气缸相连,所述铆接头包括连接体和铆接腔,所述连接体为中空圆柱状,所述连接体设置于所述铆接腔顶部,并与所述铆接腔连通,所述连接体的内部中间位置竖向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由所述连接体内部延伸至所述铆接腔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铆接压头;
所述连接体内部还包括反射器、红外发热管、第一吹气通道和第二吹气通道,所述反射器用于反射所述红外发热管产生的高强度红外辐射,所述红外发热管用于产生高强度红外辐射,所述第一吹气通道用于在加热时向所述铆接腔内部吹气,使所述铆接腔内部产生空气对流传热,所述第二吹气通道用于向所述铆接腔内部吹冷气,使塑料接头冷却成型,所述红外发热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连接体底部,所述反射器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管顶部,所述第一吹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吹气通道均与所述铆接腔连通;
所述铆接腔内部设置有反射罩和排气孔,所述反射罩用于将所述红外发热管产生的高强度红外辐射反射至塑料接头,所述排气孔用于溢流出所述铆接腔内部的气体,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铆接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红外发热管为圆形石英红外线发热管,当红外热铆机工作时,所述红外发热管的工作温度为800℃,所述红外发热管的红外辐射波段为中红外线光波。
优选地,在所述反射罩底部镶嵌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所述铆接腔内部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呈圆环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热端材料为铜,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冷端材料为铜镍。
优选地,所述反射器和所述反射罩表面均镀有材料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7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