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7722.9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秀萍 |
主分类号: | F01N5/04 | 分类号: | F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排气管 尾气能量 转化器 发动机排气管 尾气催化净化器 新能源汽车 发电装置 排气冲程 出气端 排气端 尾气 发动机 影响发动机 冲击动能 功率状态 回收利用 排气阻力 尾气动能 正常工况 总排气管 进气端 条状孔 泄气 连通 削弱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排气管(4)、尾气能量转化器(2)、主尾气排气管(53)、副尾气排气管(52)和尾气催化净化器(54);
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尾气进气端,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第一排气端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第二排气端连接所述副尾气排气管(52);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和副尾气排气管(52)的出气端共同连接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54)的进气端;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54)的出气端连通总排气管(55);
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转动输出端同步连接转动输出轴(3)的一端,所述转动输出轴(3)的另一端同步连接发动机(51)的机芯转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化器(2)内设置有柱形能量转换腔(58),所述柱形能量转换腔(58)内同轴心转动设置有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为空心轮状结构,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内部设置有同轴心的尾气蓄压腔(10),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轮面(6.1)直径小于所述柱形能量转换腔(58)内径;
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为左轮盘(9)和右轮壁(11);所述左轮盘(9)的外轮廓与所述能量转换腔(58)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左轮盘(9)将所述能量转换腔(58)分割为左腔(56)和右腔(57);所述转动输出轴(3)的一端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所述右轮壁(11),所述转动输出轴(3)通过密封轴承(13)与所述能量转化器(2)的右侧壁体转动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和副尾气排气管(52)的进气端分别导通所述右腔(57)和左腔(56);
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轮面(6.1)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凸起状喷座(20),各所述凸起状喷座(20)上均设置有尾气喷口(19),各所述尾气喷口(19)内侧均连通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内的尾气蓄压腔(10),且各所述尾气喷口(19)的喷气方向(19.1)沿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切线顺时针方向平行,各所述尾气喷口(19)喷射尾气的反冲力带动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逆时针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盘(9)的左侧同轴心一体化连接有贯通的套管(24),所述套管(24)位于所述左腔(56)中;还包括长度大于所述套管(24)的滑动管(25),所述滑动管(25)同轴心滑动穿设于所述套管(24)内侧,所述滑动管(25)内为贯通的滑动通道(4.1),所述滑动管(25)外壁与所述套管(24)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滑动管(25)左端一体化同轴心设置有弹簧挡环(14),所述弹簧挡环(14)外径大于所述套管(24)外径;所述套管(24)外壁还套设有平衡弹簧(15),所述平衡弹簧(15)的一端顶压所述左轮盘(9),另一端顶压所述弹簧挡环(14);所述滑动管(25)的右端还一体化设置有活动消声壳体(7),且所述活动消声壳体(7)位于所述右腔(57)中,且所述活动消声壳体(7)为与所述尾气蓄压腔(10)同轴心的柱形空腔结构,且所述消声壳体(7)的左右侧壁分别为左消声壳体壁(23.1)和右消声壳体壁(23),所述活动消声壳体(7)的内腔为尾气分流腔(16),所述尾气分流腔(16)同轴心连通所述滑动通道(4.1);所述消声壳体(7)的圆柱壁面上镂空设置有若干分流消声孔(17),若干所述分流消声孔(17)沿所述消声壳体(7)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各所述分流消声孔(17)将所述尾气分流腔(16)和所述尾气蓄压腔(10)之间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秀萍,未经崔秀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772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