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及中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0233.9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5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冯燕燕;李义林;孙络典;黄凤;许春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保险杠 中冷器 中冷器芯体 导风板 溃缩 导流结构 变形 进风方向 延伸 阻挡 保险杠 进气冷却 冷却效率 前保险杆 格栅口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及中冷器,中冷器导流结构包括中冷器芯体、导风板及前保险杠。中冷器芯体布置在前保险杠后,面对前保险杆格栅口进风方向,导风板布置在中冷器芯体周向,沿进风方向向前保险杠延伸;导风板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导风板在前保险杠与中冷器芯体间形成进气冷却通道,提升冷却效率,同时其伸的范围达到了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又满足了提高前保险杠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前端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逐年加严和用户对汽车动力性的要求逐年提升,涡轮增压车型逐渐成为了各大汽车行业的首选,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降低增压后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目前市场上乘用车中冷器多放在前保格栅后面、散热器等冷却系统前端,无专门的中冷器进气通道,中冷器进气量较少,导致中冷器对涡轮增压高温空气降温效果并不理想,使得发动机有效充气效率低,进而降低发动机功率,进气温度过高,还会引起发动机爆震等故障;同时,汽车碰撞后为了对行人腿部形成保护,需要前保险杠有一定的支撑刚度,以防止行人膝盖弯曲角度过大,由于中冷器布置在前保险杠格栅后,其导流结构需要考虑对保险杠刚度提升有有一定兼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提升中冷器芯体冷却效率同时,兼顾前保险刚度提升。
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包括:中冷器芯体、导风板及前保险杠;
所述中冷器芯体布置在前保险杠后,面对前保险杆格栅口进风方向;
所述导风板布置在中冷器芯体周向,沿进风方向向前保险杠延伸;
所述导风板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
进一步地,导风板包括上护板和下护板,下护板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下护板与前保险杠保持距离在5mm至15mm范围内。
进一步地,导风板上护板与下护板沿进风方向延伸出外扩喇叭口板结构;下护板在外扩喇叭口板前向设置继续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的溃缩支撑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冷器框架,所述中冷器芯体安装在中冷器框架内,所述中冷器框架被用于安装在车身上;所述上护板与下护板分别设置安装支架,并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所属中冷器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护板长度大于上护板长度,其长度两头设置安装孔用于将下护板固定在车身上;沿车身前后方向,下护板板体设置加强筋。
进一步地,导风板还包括左护板和右护板,左护板与右护板沿进风方向延伸出外扩喇叭口板结构。
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为:在中冷器芯体周向沿进风方向向前保险杠延伸导风板,导风板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导风板围在中冷器芯体周向向前保险杠延伸,在保险杠与中冷器芯体之间形成气流导向通道,将气流有效引导至中冷器芯体并对其进行冷却,可以增加中冷器进风量,有效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提升发动机进气效率。同时,导风板伸的范围达到了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又满足了提高前保险杠刚度,有效降低碰撞过程中行人腿部弯曲伤害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实现了中冷器冷却效率和前保险杠碰撞安全系数双提升,又没额外增加复杂结构,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导风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