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0375.5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3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非 |
主分类号: | B60G15/12 | 分类号: | B60G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武媛;吕学文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阻尼减震 转臂 固定架 支撑杆 底盘 弹性缓冲装置 阻尼装置 整体式车身 铰接 车厢 背离 客车 震动和冲击 倾斜设置 直接传导 反弹力 舒适性 缓冲 削弱 配合 应用 | ||
1.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机构设置在车身的车厢与底盘之间,阻尼减震机构的一端连接底盘,另一端与车厢弹性连接;
所述阻尼减震机构包括阻尼装置(1),所述阻尼装置(1)包括支撑杆(11)、转臂(12)、减震器(13)和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的一侧固定在底盘上,另一侧铰接有转臂(12),转臂(12)上铰接有支撑杆(11)和减震器(13),支撑杆(11)位于减震器(13)的上方,支撑杆(11)背离转臂(12)的一端与车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4)向底盘外侧水平延伸;所述减震器(13)倾斜设置在底盘的左侧方或者右侧方,减震器(13)背离转臂(1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14)上;所述减震器(13)设置有能使减震器(13)起到阻尼作用的最低阻尼行程;
所述阻尼减震机构还包括弹性缓冲装置,所述弹性缓冲装置的底部固定在底盘上,顶部与车厢底部相连;所述弹性缓冲装置垂直于底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4)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固定板(141)和第一连接杆(142),所述第一连接杆(142)的一端连接其中一块固定板,另一端连接另外一块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杆(142)上铰接有转臂(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板(141)之间形成容置区,所述减震器(13)倾斜设置在容置区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12)包括第二连接杆(121)和相对设置的两块三角形面板(122),第二连接杆(121)设置在两块三角形面板(122)之间,两块三角形面板(122)通过第二连接杆(121)连接成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12)设置有第一角点(12a)、第二角点(12b)和第三角点(12c),所述第一角点(12a)铰接在第一连接杆(142)上,第二角点(12b)和第三角点(12c)处分别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21)和第三连接杆(123);所述第二连接杆(121)上铰接有支撑杆,第三连接杆(123)上铰接有减震器(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点(12a)到第二角点(12b)的直线距离小于第一角点(12a)到第二角点(12c)的直线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机构包括四个阻尼装置(1),其中的两个阻尼装置(1)对称设置在靠近前车轮的位置,另外两个阻尼装置(1)对称设置在靠近后车轮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整体式车身阻尼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为气囊(2),所述阻尼减震机构包括四个气囊(2),其中的两个气囊(2)对称设置在靠近前车轮的位置,另外两个气囊(2)对称设置在靠近后车轮的位置。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阻尼减震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阻尼减震机构安装在整体式车身的车厢和底盘之间;
车身在行进过程中出现上下颠簸且颠簸距离小于减震器(13)的最低阻尼行程时,车厢向下运动压紧弹性缓冲装置,弹性缓冲装置发生弹性形变,实现缓冲作用;支撑杆(11)受到车厢颠簸力的冲击向下运动,转臂(12)以与减震器(13)铰接的第三连接杆(123)为轴向靠近底盘方向转动,带动减震器(13)的活塞下行,活塞下行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减震器(13)的最低阻尼行程,实现阻尼作用,转臂(12)以第三连接杆(123)为轴向远离底盘的方向转动,支撑杆(11)缓慢复位,弹性缓冲装置缓慢恢复形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非,未经王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3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车身主动平衡的车桥组件
- 下一篇:一种框架车的随车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