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载波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0737.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14 | 分类号: | H04W52/14;H04W52/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艳丽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载波 功率 控制 方法 装置 基站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载波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基站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聚合载波的各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在根据各所述功率余量值判定需要调整各所述分量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时,获取各所述分量载波的数据量、信道质量值和链路损耗值;根据各所述分量载波的数据量、信道质量值和链路损耗值调整各所述分量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功率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合载波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长期演进增强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支持下行1Gbit/s,上行500Mbit/s的峰值速率,需要传输带宽达到100MHz,然而在实际中很少有连续这么大的可用频谱资源,因此在长期演进增强技术中,采用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技术将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起来达到高宽带的传输。
载波聚合场景下,当给用户配置了多个分量载波,并且分量载波中的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处于激活状态,那么基站就会给用户在主服务小区(primarycell,PCell)和SCell上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此时按照通信链路的方向,载波聚合的功率控制仍然可分为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并且上行功率控制遵循与R8/9单载波相同的原理,考虑到不同频段或者不同的干扰场景,需要对每个分量载波进行独立的功率控制。
根据协议规定,每个分量载波会配置一个最大发射功率PCMAX,c,并且对于一个用户也会配置总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当用户在某个CC上的发射功率超过CC最大发射功率PCMAX,c或者用户总的上行发射功率超过用户总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时,则需要对各分量载波或整个聚合载波中的所有分量载波进行功率消减,直至发射功率满足分量载波或用户总功率上限要求为止,这个过程叫做上行发射功率消减过程。根据协议规定,如果多个分量载波的发射功率之和超过用户最大发射功率时,则根据信道类型以及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分级功率消减,主要体现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同时传输会影响到用户的发射功率。控制信息对于正确接收数据非常关键,并且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不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不能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所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比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更具有优先级。因此,所需功率首先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设置,而剩余的功率才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同理,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过程中,承载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比不承载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具有更高优先级。当用户达到其最大发射功率时,它首先会下调无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功率,该下调因子对于所有分量载波通常是相同的。
而传统技术中,很多是配置每个分量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c直接等于用户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这样会导致多个分量载波的发射功率之和超过用户最大发射功率时,用户会采用相同的下调因子削减每个分量载波的发射功率,这种方式容易导致用户上行吞吐量无法最大限度的提高,且浪费功率资源,功率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功率资源的利用率的聚合载波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一种聚合载波的功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聚合载波的各分量载波的功率余量值;
在根据各所述功率余量值判定需要调整各所述分量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时,获取各所述分量载波的数据量、信道质量值和链路损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