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1027.X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石巍;申宇阳;关丽岩;陈超;汤娇;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晓红;李海建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蜜蜂 攻击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和方法,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包括待蜇刺部件和动力装置,待蜇刺部件采用生物材料或仿生物材料,被蜜蜂的蛰针蜇刺后能够留下蛰针;动力装置能够对蜂箱造成攻击假象。应用时,首先在蜂箱巢门口处放置待蜇刺部件,然后通过动力装置对蜂箱造成攻击假象;接着清点待蜇刺部件上的蛰针数目,比较不同蜂群的蛰针数目,即可获得蜂群的攻击性强弱。本发明利用待蜇刺部件吸引蜜蜂蜇刺,并留下蛰针,通过清点待蜇刺部件上的蛰针数目,获得蜂群的攻击性强弱,蛰针数多的蜂群攻击性强;所以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对判断蜜蜂攻击性强弱的影响,从而准确量化蜜蜂攻击性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蜜蜂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凶的蜜蜂,这种蜜蜂攻击强,易于蛰伤养蜂人或者周围的其他人员。被蛰伤人员轻者红肿痒痛,重者过敏需要急救。因此,养蜂人员不喜爱攻击性强的蜜蜂。蜜蜂育种工作者根据养蜂人员的需求,着力选育攻击性弱、温顺的蜜蜂,因此准确鉴定蜜蜂的攻击性成为关键。
在目前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根据蜜蜂是否主动攻击人、人离开蜂箱后蜜蜂是否追着人,来判断蜜蜂攻击性的强弱。但是,蜜蜂的攻击强度会因人而异,这种人为主观地判断造成鉴定结果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不能量化数据。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准确、量化判断蜜蜂攻击性强弱的装置和方法,对于选育温顺的蜜蜂、减少养蜂管理过程中人员的受伤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和方法,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判断蜜蜂攻击性强弱的影响,从而准确量化蜜蜂攻击性的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包括:
被蜜蜂的蛰针蜇刺后能够留下蛰针的待蜇刺部件,所述待蜇刺部件采用生物材料或仿生物材料;
能够对蜂箱造成攻击假象的动力装置。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待蜇刺部件为手套状。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待蜇刺部件为仿真皮手套。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动力装置为能够振动所述蜂箱的振动马达。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振动马达能够在打开预设干扰时间后自动关闭。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预设干扰时间为10-30秒。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还包括:
底座;
将所述待蜇刺部件撑起,与蜂箱巢门口平齐或高于蜂箱巢门口1-30cm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待蜇刺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鉴定蜜蜂攻击性的装置包括待蜇刺部件和动力装置,待蜇刺部件采用生物材料或仿生物材料,被蜜蜂的蛰针蜇刺后能够留下蛰针;动力装置能够对蜂箱造成攻击假象。
应用时,首先在蜂箱巢门口处放置待蜇刺部件,然后通过动力装置对蜂箱造成攻击假象,此时蜂箱巢内的蜜蜂会从门口飞出,由于待蜇刺部件采用生物材料或仿生物材料,会导致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这样一来,蜜蜂会对待蜇刺部件执行蜇刺的动作,在待蜇刺部件留下蛰针;在达到预设试验时间后取走待蜇刺部件;接着清点待蜇刺部件上的蛰针数目,比较不同蜂群的蛰针数目,即可获得蜂群的攻击性强弱。
本发明利用待蜇刺部件吸引蜜蜂蜇刺,并留下蛰针,通过清点待蜇刺部件上的蛰针数目,获得蜂群的攻击性强弱,蛰针数多的蜂群攻击性强;所以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对判断蜜蜂攻击性强弱的影响,从而准确量化蜜蜂攻击性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1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方格星虫养殖方法
- 下一篇:黑水虻处理猪粪的生态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