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用高温等离子焚烧热解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1245.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0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高;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高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32;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绘聚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固体 废弃物 处理 高温 等离子 焚烧 热解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用高温等离子焚烧热解炉,包括炉体、破碎仓和混合仓,炉体的底端固定连接贴地底座,贴地底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和两个支撑柱,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轮传动连接搅拌轴,支撑柱的顶端螺栓连接轴承座,搅拌轴水平穿设于炉体的两个侧壁,并且其两端过盈配合轴承座,搅拌轴位于炉体中一段固定连接螺旋叶片,炉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等离子体火炬和排气管,本发明通过等离子体火炬可以为炉体的气化、裂解、反应、熔融和冶炼等各种功能提供热源,热效率高达90%,在同等条件下比传统加热方法更高效节能,并通过破碎仓和混合仓使得固体废弃物颗粒粉碎、混合均匀,提高炉体的焚烧热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用高温等离子焚烧热解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处理、土壤污染修复,都需要合理处置才能不污染环境,还给大家一家健康安全的美好家园。特别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的最多,也是重点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脱硫灰、电石渣、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即危险固体废物。但传统焚烧工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指标控制不稳定,监控困难,同时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我国在工业污泥的处理方式上大多采用窑式焚烧工艺。窑式焚烧主要采用传统的气、油燃烧方式,该种方法对进入焚烧炉的废物的热值要求很高。要使废物维持燃烧,炉内废物自身释放的热量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提供加热废物达到燃烧温度所需要的热量;(2)发生燃烧所必需的活化能。如果不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就要添加辅助燃料才能维持燃烧。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窑式焚烧工艺在对污泥的处置过程中会造成能源大量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用高温等离子焚烧热解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用高温等离子焚烧热解炉,包括炉体、破碎仓和混合仓,所述炉体的底端固定连接贴地底座,所述贴地底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和两个支撑柱,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轮传动连接搅拌轴,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螺栓连接轴承座,所述搅拌轴水平穿设于炉体的两个侧壁,并且其两端过盈配合轴承座,所述搅拌轴为中空结构,并且其位于炉体中一段固定连接螺旋叶片,所述炉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等离子体火炬和排气管,其侧壁固定连接爆破片,所述破碎仓的顶端固定连接进料斗,且其底端通过硬直管管道连接混合仓的顶端,所述混合仓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炉体,所述混合仓的侧壁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圆环,所述支撑圆环螺栓连接直叶片,所述混合仓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P字形”,其一端固定连接贴地底座,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炉体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长度为3~4m,其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方设有筛板,所述筛板位于螺旋叶片的下方且与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破碎仓固定连接轴承仓,且其内部设有破碎轴,所述轴承仓的内壁固定连接轴承,所述破碎轴的一端过盈配合轴承后贯穿轴承仓,并且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炉体的顶部,所述破碎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若干组动齿片,所述破碎仓的侧壁固定连接若干组静齿片。
优选的,所述动齿片和静齿片的数量相同,并且均关于破碎轴的横向中心轴呈环形均匀分布,并且动齿片所形成圆环直径大于静齿片所形成圆环直径。
优选的,所述等离子体火炬的工作温度为1000~1800℃,并且至少设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硬直管的管内固定连接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金属丝辗压成波浪网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高,未经陈庆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1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