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连接装置及电缆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1397.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9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蔡罡;陈龙;王如燕;潘竟军;余杰;陈莉娟;宋晓;梁建军;坎尼扎提;李家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2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器 接线盒 点火电缆 接线管 电缆 电缆连接装置 保护套筒 引线连接处 电缆连接 容纳空间 漏电 点火线缆 绝缘胶带 内部设置 地连接 有效地 减小 井液 耐温 破损 容纳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及电缆连接方法,该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保护套筒,保护套筒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点火电缆及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一一对应地连接;接线管,接线管套设在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连接处,接线管处缠设有耐温绝缘胶带;接线管容纳在容纳空间中,通过保护套筒对内部的点火线缆及点火器接线盒电缆进行保护,减小了外部高温、高压及井液对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连接处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破损及漏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及电缆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火驱采油技术因其采收率高、能效高和排放少等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火驱过程中,井下点火装置处于井筒液体高压工况下,现有连接技术主要采用线头绞接或铜管压接后,再缠绕绝缘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所做的电缆接头,不适合井下高温、高压和井液环境的工况条件,容易损坏、漏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及电缆连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连接处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保护套筒,保护套筒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点火电缆及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一一对应地连接;接线管,接线管套设在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连接处,接线管处缠设有耐温绝缘胶带;接线管容纳在容纳空间中。
进一步地,保护套筒包括:第一套筒段,第一套筒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点火电缆穿过第一通孔;第二套筒段,第二套筒段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穿过第二通孔;第一套筒段与第二套筒段扣合以形成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段的靠近第二套筒段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套筒段的靠近第一套筒段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第一套筒段与第二套筒段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套筒段的靠近第一套筒段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容纳槽,内螺纹设置在环形容纳槽的内侧壁上,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安装在环形容纳槽中,外螺纹旋拧在环形容纳槽中以抵接密封圈。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段的远离第二套筒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凹槽,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安装凹槽的底部,第二套筒段的远离第一套筒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凹槽,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安装凹槽的底部,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安装在第一安装凹槽中,点火电缆依次穿过第一密封部及第一通孔;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安装在第二安装凹槽中,点火器接线盒电缆依次穿过第二密封部及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为第一密封填料,第二密封部为第二密封填料,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填料压盖,第一填料压盖包括第一盖体及设置在第一盖体上的第一螺纹凸台,第一螺纹凸台旋拧在第一安装凹槽中,以使第一盖体盖设在第一密封填料上,点火电缆依次穿过第一填料压盖、第一密封填料及第一通孔;第二填料压盖,第二填料压盖包括第二盖体及设置在第二盖体上的第二螺纹凸台,第二螺纹凸台旋拧在第二安装凹槽中,以使第二盖体盖设在第二密封填料上,点火器接线盒电缆依次穿过第二填料压盖、第二密封填料及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中填充有可侯凝高温绝缘胶,保护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注胶孔,可侯凝高温绝缘胶通过注胶孔注入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保护套筒为金属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方法,电缆连接方法使用上述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包括:S1步骤:将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穿过保护套筒;S2步骤:将点火电缆的引线与点火器接线盒电缆的引线穿设在接线管中,并挤压接线管,将接线管处缠绕耐温绝缘胶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1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