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2738.9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7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袁顺清;胡易;胡飞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州市兴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草 水稻 施肥 丁草胺 药肥 水稻移栽田 五氟磺草胺 一次性施肥 底肥 增产 水稻种植 重量分数 微量元素 安全剂 乳化剂 元素氮 助溶剂 肥料 一条龙 农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五氟·丁草胺为0.28%—0.42%;五氟磺草胺为0.05%—0.15%;丁草胺为0.25%—0.37%;底肥为45%—65%;助溶剂为5.6%—8.9%;乳化剂为3.2%—5.5%;安全剂为0.06%—0.12%。本发明具有水稻移栽田一次性施肥的效果,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力,降低了水稻种植的成本,增加了水稻的产量,而且还具有水稻除草、施肥一条龙的效果,肥料内含有大量的元素氮和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锰、硼和镁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
背景技术
药肥是将农药和肥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相混合,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将肥料和农药稳定于特定的复合体系中而形成的新型生态复合肥料,一般以肥料作农药的载体,为了当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药肥对于以强大的技术来支撑和驱动的现代农业是一种新的尝试,药肥能使田间的两个操作步骤合二为一,这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减少了时间和能源的消耗。
目前,现有的水稻药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水稻药肥一般在水稻移栽田后多次对稻田进行施肥,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力,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成本,减少了水稻的产量,而且现有的水稻药肥不具有水稻除草、施肥一条龙的效果,肥料内含比较少量元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五氟·丁草胺为0.28%—0.42%;五氟磺草胺为0.05%—0.15%;丁草胺为0.25%—0.37%;底肥为45%—65%;助溶剂为5.6%—8.9%;乳化剂为3.2%—5.5%;安全剂为0.06%—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丁草胺为0.32%;底肥为56%;助溶剂为 7.5%;乳化剂为4.8%;安全剂为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五氟·丁草胺为0.33%;五氟磺草胺为 0.10%;丁草胺为0.32%;底肥为56%;助溶剂为7.5%;乳化剂为4.8%;安全剂为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肥主要包括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磷酸铵、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所述底肥微量元素包括锌、锰、硼、铁、镁、钼和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溶剂为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尿素、菸酰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乳化剂为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苄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全剂为解草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除草、施肥、增产多功效水稻药肥,制备步骤如下:
a.首先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称取;
b.待步骤a完成后,再将底肥放入到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c.待步骤b完成后,再将五氟·丁草胺、五氟磺草胺和丁草胺放入混合器中,接着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A,混合时的温度为20~35℃,混合的时间为10min—20min,混合器中电机的速度为2000r/min,再将准备好的助溶剂、乳化剂和安全剂倒入到混合器与混合物A进行混合,混合时的温度为30~45℃,混合的时间为5min—12min,得到混合物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州市兴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达州市兴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2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