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室内舒缓人情绪的照明方法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3255.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7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熊一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云联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室内 舒缓 人情 照明 方法 智能 控制系统 | ||
1.一种建筑室内舒缓人情绪的照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目标区域的日照气候数据;所述目标区域是指缺乏日照的地区;所述目标区域是VI、V类光气候区的任意一个地区;
建立适合人体健康的标准日照气候数据;
基于日照气候数据以及适合人体健康的标准日照气候数据,生成人工照明的补充日照量△E;
根据所述补充日照量△E,利用人工照明进行补充日照;
在利用人工照明进行补充日照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地区的人均受光量数据;
所述获取目标地区的人均受光量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人的活动方式,分为人在室内、室外的受光量;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人在室外的活动时间进行分析整理;
室内的受光量通过建筑的采光系数结合天然光总照度计算;
室外的受光量分为两种情况:当直接暴露在天然光下时,采用天然光总照度计算;当处于遮挡物阴影下时,采用散射照度值计算;
根据计算得到的室内的受光量和室外的受光量得到目标地区的人均受光量;所述人均受光量是指每天的人的平均受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目标区域的日照气候数据,具体包括:
收集目标区域的地理纬度N、海拔高度H、各月平均绝对湿度e、各月日照时数s以及各月总辐射量Q;
根据KQ=a+b1N+b2H+b3e+b4s,计算出目标区域的各月辐射光当量KQ;其中,a、b1、b2、b3、b4为回归方式待定系数;
根据EQ=Q*KQ计算出目标区域的各月总照度值EQ。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补充日照量△E,利用人工照明补充日照,具体包括:
采用LED灯具进行人工照明补充日照;
设立光传感器采集室内每分钟的平均照度,并存储记录;
当累积受光量达到△E后,照明返回常规照明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适合人体健康的标准日照气候数据,具体包括:
收集III类光气候区的日照气候数据;
以III类光气候区的日照气候数据为标准,建立适合人体健康的标准日照气候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日照气候数据以及适合人体健康的标准日照气候数据,生成人工照明的补充日照量△E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日照气候数据计算出目标地区的各月总照度值;
基于标准日照气候数据计算出适合人体健康的各月标准总照度值;
根据所述各月标准总照度值以及所述各月总照度值,计算得到各月受光差值,按月平均到每一天,即得到人工照明的补充日照量△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日照气候数据建立目标地区光气候数据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照明的补充日照量△E=人工光在参考平面的照度*照射时间;所述参考平面是指照明标准和设计规范中定义的参考平面。
8.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室内舒缓人情绪的照明方法,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智能补足日照模块;所述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所述智能补足日照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接;
其中,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包括:光照度传感器、数据库模块和受光量累积计数模块;智能补足日照模块包括:照明控制模块和配方化LED灯具;光照度传感器、数据库模块和受光量累积计数模块均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主控模块相连接;
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光照度传感器用于对室内的参考平面的照度进行采集,将照度变化情况传输到受光量累积计数模块,最后反馈到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将控制命令经由第二通信模块传送到智能补足日照模块的照明控制模块,照明控制模块对配方化LED灯模块发出控制命令,来实现建筑室内人工光照补足受光量,缓解不良情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云联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云联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32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