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4573.9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娥;张贤琳;郝静祖;周琳熙;李海鹏;梁春永;王洪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C23F1/26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达律师事务所 12223 | 代理人: | 张颖颢 |
地址: | 3010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复合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钛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钛材的前处理、钛材的微弧氧化处理、钛材微弧氧化后的酸蚀处理和钛材酸蚀后的阳极氧化四个步骤,能够在钛材表面制备出均匀的微纳复合结构,该结构的成分组成为钛的氧化物,并无其他杂质,且结构边缘平整圆滑,有利于细胞黏附和攀爬,比表面积大,结合强度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生物材料领域的表面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钛金属因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替换材料。但钛本身缺乏生物活性,植入人体后容易与骨组织结合不良、松动甚至脱落。因此,对植入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是硬组织植入材料的研究重点。
表面形貌及结构作为影响植入体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研究发现,利用表面改性在植入体表面制备微纳结构模拟人体骨组织,可以调节细胞行为,诱导骨组织与材料之间形成键合,允许骨组织长入孔隙,加强植入体与骨的连接,实现提高生物活性的目的。在植入体表面制备微纳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如酸蚀加阳极氧化法,喷砂酸蚀加阳极氧化法等,但喷砂处理后残留的颗粒可能会对骨整合造成不利影响,喷砂酸蚀后的凹坑边缘较尖锐,不利于细胞黏附。另外酸蚀加阳极氧化法得到的涂层存在与基体结合强度低,易剥落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微弧氧化和阳极氧化的联用,在钛材表面制备出均匀的微纳复合结构,该结构的成分组成为钛的氧化物,并无其他杂质,且结构边缘平整圆滑,有利于细胞黏附和攀爬,比表面积大,结合强度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的钛材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钛材的前处理
打磨:将钛材用800~2000#金相砂纸逐级打磨,直至试样表面具有金属光泽,清洗:将打磨后的钛材先用丙酮超声清洗20~30min,再用乙醇超声清洗20~30min,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烘干;
(2)钛材的微弧氧化处理
将清洗后的钛材置于脉冲直流电源的阳极,采用惰性阴极对其进行微弧氧化,选用0.2~0.3mol/L乙酸钙和0.1~0.15mol/L磷酸二氢钠的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在电压为270~330V,脉冲频率为100~500Hz,占空比为10~50%,电解液温度为5~25℃的条件下微弧氧化3~9min,用去离子水清洗钛材,烘干;
(3)钛材微弧氧化后的酸蚀处理
将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钛材放置在常温酸蚀液中做表面腐蚀处理,在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5~10min,之后利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钛材表面直至pH为中性,烘干。
(4)钛材酸蚀后的阳极氧化:酸蚀处理后的钛材放入含氟化铵的有机电解液中进行恒压阳极氧化,电压为20~40V,阳极氧化后去离子水超声清洗,烘干。
作为一种优选,步骤(3)中所述的酸液为H2SO4、HF和H2O的混合液,其体积比15~17:2:1~3。
作为一种优选,步骤(3)中的酸蚀时间为2.5~3.5h,酸蚀时间需要根据步骤(2)中制得的微弧氧化膜层是否被完全腐蚀来确定,但最长不超过3.5h,例如在300V下膜层厚度为8μm,与270V下的膜层厚度为6μm相比,需要更长的腐蚀时间。
作为一种优选,步骤(4)中直流电源电压为20~40V,电极间距为3~5cm,氧化时间为20~60min,电解液中氟化铵的浓度为5~1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45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