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精炼炉及利用该连续精炼炉进行再生铜精炼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6659.5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袁辅平;童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14 | 分类号: | C22B15/14;C22B7/0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滕金叶 |
地址: | 4350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精炼炉 利用 进行 再生 精炼 工艺 方法 | ||
1.一种连续精炼炉,具有炉体,炉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炉头端墙和炉尾端墙,炉头端墙上设有燃烧口并配装有燃烧器,炉体左侧炉墙上设有炉口并配装有工作门,其特征在于:在炉尾端墙靠近炉膛的一侧上部设有烟道并砌筑有烟道侧墙;下部设有放灰斗并在对应烟道侧墙的下方砌筑有挡液坝,挡液坝将炉膛分隔为精炼区和炉尾区;在炉体右侧炉墙上靠近炉尾区设有进料孔,在炉体左侧炉墙上靠近炉头端墙处设有出料口;在炉体右侧炉墙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精炼孔,所述精炼孔沿着精炼炉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并向炉底方向倾斜,精炼孔靠近炉膛的一侧设计为喇叭形结构;所述精炼孔用于氧化管/还原管从孔内插入,通入精炼炉内的铜液中进行氧化/还原/赶渣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精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孔由头端和尾端两部分组成,精炼孔靠近炉膛的头端是由铬刚玉材质烧制的、具有喇叭形扩散口的定型砖制成,精炼孔靠近炉墙外侧的尾端由耐热钢管制成,耐热钢管与定型砖喇叭形扩散口的尾端相套接;所述精炼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0°,所述精炼孔的个数为3-8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精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端墙上的燃烧器,具有天然气输送管,天然气输送管前端套装有助燃空气管,助燃空气管前端套装有燃烧器壳体,所述天然气输送管的一侧还连接有压缩空气输送管A,在燃烧器下方的炉头端墙上还设有助燃空气输入口并配装有压缩空气输送管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精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炉的出料口外侧装有出料口配件,所述出料口配件是由电解铜材质铸造而成,其中心设有与出料口相匹配的圆形出料孔,出料孔四周预埋有冷却风管,出料口配件外部设有冷却风管进风口及出风口。
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续精炼炉进行再生铜精炼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采用竖炉熔化好的原料铜液直接经由溜槽及精炼炉炉体右侧的进料孔连续进料至精炼炉炉膛内来进行精炼的,针对含铜品位Cu:≥98.0%,O:0%-1.0%,其他杂质含量之和≤1.5%的原料铜液,其精炼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蓄液提温:关闭炉口工作门,通过炉体右侧炉墙上的进料孔及溜槽接受竖炉提供的铜液,并开启燃烧器对铜液进行提温,使炉膛内铜液温度达到1180-1220℃,铜液温度达到后,保持进料孔进料状态不变,燃烧器小火维持铜液温度保持在1180-1220℃;
(2)氧化精炼:当炉体内铜液量达到炉容的50%时,经炉体右侧炉墙上的精炼孔,将氧化管插入炉内铜液中,经氧化管输入压缩空气,并通过炉口工作门向炉内加入石英石造渣剂进行氧化精炼,氧化精炼结束后,将炉口工作门提高150-200mm,经由氧化管通入氮气进行赶渣,使铜液表面的炉渣从炉口工作门处流出,赶渣结束后关闭炉口工作门;
(3)还原精炼:氧化精炼及赶渣结束后,经炉体右侧炉墙上的精炼孔,将还原管插入炉内铜液中,经还原管通入天然气/液化气进行还原精炼作业,一个还原精炼作业结束后,将炉口工作门提高150-200mm,经由还原管通入氮气进行赶渣,使铜液表面的炉渣从炉口工作门处流出,赶渣结束后关闭炉口工作门,继续交替进行还原精炼作业和赶渣作业,直至炉内蓄积的铜液量达到100%炉容前,完成还原精炼作业;
(4)还原浇铸:打开精炼炉左侧炉墙下部的出料口将精炼铜液放出,经溜槽输送至浇铸工序浇铸阳极铜板,浇铸过程中设置出料口精炼铜液流速为进料孔原料铜液流速2-5倍;并在精炼孔内仍然插有还原管通入天然气/液化气对精炼炉内的铜液不断进行还原精炼作业;所述精炼铜液含铜品位Cu:98.8-99.5%;O≤0.2%;其它杂质合计≤0.5%;
(5)连续精炼:待炉内铜液液位高度下降至300mm以下时,关闭出料口,蓄液提温至铜液量达到炉容量50%时,重复执行步骤(2)-(4),直至原料铜液全部处理完成,结束精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66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