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相法生产乙酰丙酮盐的反应装置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7075.X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沈云飞;杨中伟;张依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菱湖新望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5/61 | 分类号: | C07C45/61;C07C49/14;B01J19/18;B01J4/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313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丙酮 乙酰丙酮盐 加料罐 反应容器顶部 反应装置 固相法 反应容器外壁 充氮气装置 冷凝回流器 机械连接 技术装置 喷淋装置 物料堵塞 主轴连接 测温口 出料口 搅拌桨 连轴器 密封箱 入料口 侧壁 夹套 微孔 变色 生产 密封 电机 泄露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相法生产乙酰丙酮盐的反应装置及其工艺,包括:电机和主轴,所述主轴和所述连轴器机械连接,所述主轴穿过反应容器的侧壁,所述主轴与所述反应容器之间通过密封箱密封,所述主轴连接搅拌桨,所述反应容器顶部设置有釜内测温口,所述反应容器顶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反应容器外壁上设置有夹套,所述反应容器上方设置有乙酰丙酮加料罐,所述反应容器上方设置有冷凝回流器,所述乙酰丙酮加料罐上方设置有充氮气装置a,所述乙酰丙酮加料罐下部设置微孔喷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装置乙酰丙酮容易泄露、生产乙酰丙酮盐易出现局部过度反应,温度升高而使产品变色、反应缓慢、环境污染和物料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生产乙酰丙酮盐的反应装置及其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固相法生产乙酰丙酮盐的反应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固相法是近几年研究的乙酰丙酮盐新型生产方法,传统的液相法需要大量的水作为反应介质,是乙酰丙酮添加量的10-15倍,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且具有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产能低的缺点。
乙酰丙酮是一种有毒性,腐蚀性的液体,在反应过程中溢出会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保护,固相法采用的卧式反应器有密封不严或是在生产过程中连接件出现松动,容易泄露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生产乙酰丙酮盐易出现局部过度反应,温度升高而使产品变色和物料堵塞的问题,反应过程中先生成的乙酰丙酮盐会包裹住未反应的物料,就会导致反应缓慢甚至反应不完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相法生产乙酰丙酮盐的反应装置及其工艺,以解决液相法生产乙酰丙酮盐产生大量废水、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产能低的缺点,以解决现有技术装置乙酰丙酮容易泄露、生产乙酰丙酮盐易出现局部过度反应,温度升高而使产品变色、反应缓慢和物料堵塞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相法生产乙酰丙酮盐的反应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和减速器机械连接,所述减速器和连轴器机械连接,还包括主轴,所述主轴和所述连轴器机械连接,所述主轴穿过反应容器的侧壁,所述主轴与所述反应容器之间通过密封箱密封,所述主轴连接搅拌桨,所述反应容器顶部设置有釜内测温口,所述反应容器顶部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反应容器外壁上设置有夹套,所述反应容器上方设置有乙酰丙酮加料罐,所述反应容器上方设置有冷凝回流器,所述乙酰丙酮加料罐上方设置有充氮气装置a,所述乙酰丙酮加料罐下部设置微孔喷淋装置。
所述反应容器的夹套左侧下方设置有蒸汽出口和冷却水进口,所述反应容器的夹套右侧上方设置有蒸汽进口和冷却水出口。
所述出料口侧面设置充氮气装置b。
所述搅拌桨为∑型高剪切差速搅拌桨,变频调速。
所述反应容器侧壁设置有抽真空气体出口,所述抽真空气体出口外接抽真空装置。
所述反应容器、乙酰丙酮加料罐、微孔喷淋装置和冷凝回流器材料为钛材。
所述密封箱包括密封箱主体,密封箱主体右侧紧靠反应容器左侧侧壁,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密封箱主体和密封箱压盖,橡胶空气弹簧套接在紧固螺母上,橡胶空气弹簧的橡胶气囊上设置有自动充气保压装置,密封箱压盖和反应容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填料。
所述密封填料为四氟盘根。
乙酰丙酮、金属的化合物和水以质量比为38-44%:12-24%:38-44%的比例为起始原料,先将金属的化合物和水从入料口添加到所述反应容器中,然后将乙酰丙酮通过乙酰丙酮加料罐的充氮气装置a和微孔喷淋装置加压喷淋到所述反应容器中,剪切搅拌反应1.5-2小时,在负压强0-0.1MPa下,温度30-80℃,抽真空干燥,即得到乙酰丙酮盐。
所述金属的化合物为钙的化合物、锌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铝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钠的化合物、钾的化合物或锂的化合物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菱湖新望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市菱湖新望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70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