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7406.X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4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闫明宝;王甲富;屈绍波;马华;庞永强;王军;陈红雅;张介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H01Q15/2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71005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频率 选择 表面 背板 反射 极化 旋转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涉及超表面设计技术领域,极化旋转阵列层、泡沫层及频率选择表面层,极化旋转阵列层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及第一金属结构层;频率选择表面层包括两个第二介质基板、第二金属结构层、第三金属结构层及第四金属结构层;第一介质基板及第二金属结构层分别附着在泡沫层的两侧表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通过设置极化旋转阵列层、泡沫层及频率选择表面层,可以实现双频带内将反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旋转90°,同时可以使得在极化旋转反射频段间的电磁波高效透过,在天线的隐身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表面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
背景技术
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存在的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特性的亚波长人工复合结构或者人工复合材料。超材料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也被美国国防部确定为21世纪六大颠覆性技术之一。通过对人工结构单元的参数调节,从而实现对电磁波传输特性的控制。而超表面是由亚波长结构单元在二维平面上的周期性排列,是超材料研究发展的一个分支。通过对构成单元结构的调节,来对电磁波传输相位进行调控,从而获得对反射或透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式、传播方向、传播模式等特性的调控。超表面一经提出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研。在隐身新技术、微波光学器件、天线系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极化旋转超表面又分为反射型和透射型两种。对反射型超表面的实现需要借助于金属背板,来实现反射相位的突变,使入射电磁波被反射后的极化方向发生改变,如垂直极化入射,水平极化反射。该极化旋转特性可应用于目标隐身。然而,金属背板的存在,却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例如在天线隐身方面,金属板会抑制天线的正常辐射,所以就需要一种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背板的反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包括:极化旋转阵列层、泡沫层及频率选择表面层,所述极化旋转阵列层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及第一金属结构层,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层附着在所述第一介质基板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层包括多个均匀设置的结构相同的金属单元结构,所述金属结构单元包括3对均对口放置的不同尺寸的V字型金属贴片,且所述3对V字型金属贴片的对称轴均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的任意一边的夹角均为45°;
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层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第三介质基板、第二金属结构层、第三金属结构层及第四金属结构层,所述第三金属结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三介质基板之间,且所述第三金属结构层为正交十字网格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结构层和所述第四金属结构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三介质基板的外侧表面,且所述第二金属结构层和所述第四金属结构层均由多个尺寸相同且周期排布的正方环形贴片构成,且多个所述正方环形贴片的中心点分别与多个3×3个正交十字网格的中心十字的中心点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所述第一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二金属结构层分别附着在所述泡沫层的两侧表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介质基板为聚酰亚胺薄膜,其介电常数为3.4(1-j0.0034),所述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三介质基板均为聚四氟乙烯,其介电常数为2.65(1-j0.001),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层、所述第二金属结构层、所述第三金属结构层及所述第四金属结构层均为金属铜,其电导率为5.8×107S/m,所述泡沫层为PMI泡沫。
较佳地,所述第一介质基板的厚度为0.06mm,所述3对V字型金属贴片的宽度分别为0.28mm、0.85mm、0.42mm,对应的半边长度分别为9mm、6mm、2.5mm,每3对所述V字型金属贴片构成的周期单元的边长为12mm,所述第二介质基板的厚度为0.8mm,每个所述正方环形贴片和3×3个所述正交十字网格所在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边长均为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7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