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9545.6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杜慧勇;杨丰源;刘建新;李民;苗家轩;王站成;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载体 均匀度检测 测量管 系统及装置 测量 贴合 通孔 偏离 气体压力损失 均匀度测量 流速变化 气体流动 压力损失 均匀度 抽气 通气 重复 | ||
本发明提供了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测量管贴合在蜂窝载体的径向截面的某一位置,然后通过向测量管通气或者抽气使与测量管贴合的蜂窝载体内的气体流动,测得流经该位置的气体压力损失或流速变化;(2)重复步骤(1),依次对蜂窝载体的径向截面的各个位置进行测量;(3)根据对步骤(1)和步骤(2)中得出的结果,判断各个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得出整个蜂窝载体的通孔均匀度。通过对蜂窝载体的径向截面上的不同位置分别通入气体并测得流经该位置的气体的压力损失,并判断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蜂窝载体的通孔均匀度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家对环境问题越发重视的当下,污染物后处理技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一般车辆的排气管内均需要安装SCR催化系统来去除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其中,SCR脱销催化剂在SCR催化系统中被广泛使用来将汽车尾气中的NOX等转换为无害气体。
SCR脱销催化剂为一种蜂窝载体,尾气通过多孔结构的蜂窝载体并在其内部反应,所以蜂窝载体的孔道质量影响着催化器的催化效率。在实际生产制造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蜂窝载体的某些孔道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堵塞,造成SCR脱销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在径向截面上分布不均匀,使得催化效果下降,如何去判断催化器中蜂窝载体的均匀度成为判断SCR脱销催化剂是否合格以及是否需要更换的关键。
申请公布号CN105352868A、申请公布日为2016.02.24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三元催化器的催化剂孔堵塞率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运用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分析照片中催化剂孔道透光的亮度来确定孔道的堵塞情况,从而得到汽车三元催化器的催化剂的整体堵塞率。这个方法优点在于试验装备简单,检测方法便利,缺点是该方法易于受到光线影响,实验误差大,同时由于图像识别技术所得结果误差较大,校正系数确实困难,最终所得堵塞率与实际的堵塞率出入较大。
授权公告号为CN205719022U、授权公告日为2016.11.2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SCR脱销催化剂堵塞率检测器,该检测器采用一束激光去照射催化剂表面,后端布置的光源接收器可呈现亮斑,通过对亮斑人工技术,从而得到整体的堵塞率,但是由于在SCR脱销催化剂的制造过程中催化剂的孔道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弯曲,造成光线的衰弱,影响最终的实际光斑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光斑采用人工计数,在催化剂的孔数过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误差,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激光的光源面积很小,不能遍布整个催化剂,所以该方法过于理想化,不能再实际中广泛应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5898634U、授权公告日为2017.01.1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脱销催化剂模块的孔道通孔率测试系统,该系统是将催化剂放置在装置中并在后端抽风,测得催化剂后端的实际流速和引风管道的流量,通过已知的催化剂孔数、单孔的截面积和测得的总流量来计算理论流速,与实际流速相比从而得到堵塞率。该系统操作简单,无需人工查数和测其他参数,适合工业应用。但是该系统需要计算理论数值,由于生产制造的因素,生产出的催化剂状态并不能完全相同,所以该理论数值带来的误差很大,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最终得到的通孔率与实际出入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蜂窝载体的通孔均匀度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系统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蜂窝载体均匀度检测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