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1381.0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丁玲;邓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船 充电桩 自动充电系统 电池电量信息 电压监测单元 定位单元 实时监测 通信单元 充电 电池电量消耗 所在位置信息 发送指令 实时获取 信息交互 岸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无人船上设置的电压监测单元、第一通信单元、定位单元与控制单元;电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无人船的电池电量信息,定位单元实时监测无人船所在位置信息;第一通信单元与岸边设置的充电桩进行信息交互并实时获取充电桩的位置信息;控制单元根据电池电量信息、无人船位置信息以及充电桩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并发送指令控制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计算无人船当前位置与最近的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当前电池电量消耗至仅能满足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时,控制单元控制无人船进行返航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船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控制技术的成熟,无人船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发展方向也逐渐贴近完全排除人为干预的无人自动化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型无人船代替人们去执行水质检测,地形勘测等任务,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无人船的续航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加大,但是,无人船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仍需要人员回收进行充电,大部分水域岸边是没有市电可供无人船充电。因此,无人船的供电系统无法得到较好的续航维护,如果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充电维护也造成人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确保无人船在自动航行时能根据剩余电池电量及时返航进行自动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无人船上设置的电压监测单元、第一通信单元、定位单元与控制单元;电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无人船的电池电量信息,定位单元实时监测无人船所在位置信息;第一通信单元与岸边设置的充电桩进行信息交互并实时获取充电桩的位置信息;控制单元根据电池电量信息、无人船位置信息以及充电桩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并发送指令控制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实时接收无人船的电池电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从而便于判断无人船所处位置以及接下来的电池电量能支撑多少行程,沿着海岸线设置有若干充电桩,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实时确定充电桩的位置信息,计算无人船当前位置与最近的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当前电池电量消耗至仅能满足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时,控制单元控制无人船进行返航进行充电,此外,当前电池电量应该稍大于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的所需电量,避免中途出现意外过多耗费电量而不能支撑返航。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确保无人船在自动航行时能根据剩余电池电量及时返航进行自动充电。
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电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无人船的电池电量信息,定位单元实时监测无人船所在位置信息;B、第一通信单元与岸边设置的充电桩进行信息交互并实时获取充电桩的位置信息;C、控制单元实时接收无人船电池电量信息、无人船位置信息以及充电桩位置信息;D、控制单元结合电池电量信息与航行速度计算剩余航行里程,并结合无人船与充电桩的位置信息计算当前电池电量是否大于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的所需电量;E、如果大于,控制单元发送指令控制无人船继续执行任务航行;如果等于,控制单元发送指令控制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实时接收无人船的电池电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从而便于判断无人船所处位置以及接下来的电池电量能支撑多少行程,沿着海岸线设置有若干充电桩,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实时确定充电桩的位置信息,计算无人船当前位置与最近的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当前电池电量消耗至仅能满足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时,控制单元控制无人船进行返航进行充电,此外,当前电池电量应该稍大于无人船返航至最近的充电桩的所需电量,避免中途出现意外过多耗费电量而不能支撑返航。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1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