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2601.1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站单级 多元 供电系统 功率 损耗 平均值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在考虑电网运行方式的不确定性时主要是引入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不确定性运行状态,在考虑负荷的不确定性时主要引入负荷的不确定性状态,假设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和负荷的波动均服从正态分布,在概率分析的基础上计算电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的平均值。本发明可以计算出在一定运行周期内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的平均值。反映出并列运行变压器和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波动特性及其概率特征、变压器并列运行方式、并列运行变压器和线路故障情况等,为电网调度运行以及线路和变压器检修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线路和变压器是电力系统重要和必要的元件。线路将变电站与不同电网连接,使变电站获得供电电源。在供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多条线路并列运行的方式,以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多条线路并列运行,虽然能够在保障供电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决定性作用,但是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大,线路功率损耗也会随之增大。影响线路功率损耗的因素还有线路长度、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等。在供电过程中,线路输送功率由负荷功率、电网结构特征(如阻抗)、电网运行特征(如电压大小和相角等)决定。因此,在不同电网运行方式和运行状态下,线路输送功率是可控的,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电网负荷特性及电网运行方式的多变性影响效率输送功率。
变压器在变电站中起到电压变换、功率输送的作用,使变电站能够以不同电压对用户负荷供电。变压器类型繁杂,数量庞大,对电力系统网损影响极大,是网损的主要设备。在供电系统中,通常采用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方式,以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虽然能够在保障供电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变压器运行都会有一种较为固定的功率损耗,而且这种损耗都会随着并列运行变压器台数的增多而线性增大。在并列运行过程中,变压器同时会产生另一种功率损耗,而且这种功率损耗会随着输送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变压器输送功率由负荷功率决定,因此供电系统中功率损耗不仅取决于并列的变压器类型和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其负荷特性及电网运行方式的多变性。
负荷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不同特性,具有不同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变电站多条输入线路及多条变压器运行、故障、计划检修等也具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电网运行方式因变压器和线路的运行状态的变化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以往电网中功率损耗通常采用确定性的潮流计算方法,有一些也采用概率潮流计算的方法。确定性潮流计算的方法通常是在假设电网运行方式、用户负荷水平以及电源出力水平都确定的情况下计算电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损耗值,计算结果是唯一性和确定性的。而概率潮流计算的方法通常是在只假设负荷为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计算电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损耗值,计算结果是具有一定置信水平的概率值。可见,电网网损计算的现有技术都没有全面考虑电网运行方式、负荷和电源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考虑到并列变压器运行方式改变、输电线路运行方式改变和负荷波动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平均值由变压器和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及其概率、变压器并列运行的台数决定,故障、计划检修等因素会影响变压器并列运行的台数的环境下,一种单站单级多元件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获取线路和变压器的相关数据信息,计算每条线路的电阻RLi和电抗XLi,i=1,2,...,NL,NL为并列变压器的台数;以及计算每台变压器的电阻RTi和电抗XTi,i=1,2,...,NT,NT为并列变压器的台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2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