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张力式致密与疏松的梯度结构织物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3146.7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段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C27/00 | 分类号: | D06C27/00;D06C17/02;D06C3/06;D06C7/00;D06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张力 致密 疏松 梯度 结构 织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力式分段致密化和疏松化的梯度结构织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制备方法是先通过热张力主辊向上压紧织物正面实施致密化及平整化加工。然后通过2~8组分段张力式机构,先进行下位的前后双辊改变织物张力包围角和差动实施对织物反面的疏松化的微起毛圈的加工;再进行热张力轴辊的向上的压紧织物正面的致密化及平整化的稳定效果的加工。最后由导辊引出正面紧,反面松的梯度结构织物。该制备方法可用于梯度结构和双面结构的机织物和针织物的成形加工,所得的梯度结构织物可用于拒水排汗、过滤等纺织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张力式致密与疏松的梯度结构织物制备方法与该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得到织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关于梯度结构理论及产品设计方面的研究已有报导。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针织物,有关机织物方面的报导很少。梯度结构功能织物是在提高织物湿热舒适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构造双边结构的织物,使织物内侧具有一定的导湿排汗功能,织物外侧具有良好的拒水性,从而形成双侧亲疏水性能不同的双侧结构织物。利用拒水部分的隔离作用使外界水远离织物,达到拒水的目的,利用亲水部分,改善微环境内的湿度,从而实现提高织物湿热舒适性。具有良好导湿性的织物能将人体产生的汗液从织物的内表面快速单向的传递到织物的外表面并快速蒸发,保持人体皮肤干燥,调节人体微气候区的舒适感。其应用范围除了穿着用纺织品(高性能职业服、运动服和便服)和拒水导湿的家纺纺织品外,在医药和保健用品,以及特殊用途(如防护服等)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也有人研究制备梯度结构织物,例如: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 201310098737,专利名称为“一种导湿快干织物”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织物,该织物为双层组织,织物表层为平纹组织,里层为浮松组织。该发明制备得到的基于植物水分传导效应构建的双层织物,其里层浮松组织采用浮线集束组织,利用多根纱线集束在一起,交织点少,浮长长,孔隙大;表层采用平纹组织,交织频繁,孔隙小。织物表里层形成孔隙梯度构造类似于植物的“干-茎结构”,导水时利用孔隙大小的不同形成压差,产生差动效应,里层到表层,随着织物毛细孔由粗到细的变化,毛细管导湿能力明显增强且具有单向导湿的能力。而表里层接结,赋予了表里层孔隙之间更好的连通性。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0610038036,专利名称为“具有导湿透气快干梯度结构的机织面料”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导湿透气快干梯度结构的机织面料,有内层、中间层、外层,内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外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通过导湿纱线连接,各层结构中,纤维的紧度按照内层最紧、中间层次之、外层最小的梯度分布。该专利是选用导湿纱线分别将内层与中间层、中间层与外层连接起来,并形成外层松、内层紧的结构。
发明专利申请号为US11/684,452,专利名称为“织物模拟植物结构具有吸湿快干的功能”的专利是面料组织结构模拟织物结构使其具有吸湿快干的功能,该结构包含至少两层,(1)底层:该层为leno或matt结构,模拟植物的茎,一定数量的纱线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织物单元;该层独特的结构适合和人类皮肤相接触;(2)顶层:该层是平纹结构,模拟植物结构的分支。所述织物,水分可以从底层通过中间层到达顶层,由于特殊结构造成的毛细现象有很好的导湿快干能力。
发明专利申请号为PCT/GB2012/000320,专利名称为“一种导热,吸湿快干的面料”的专利是用两种不同的纤维或纱线构造导湿快干的织物,第一种纤维或纱线是不吸湿,其能够通过芯吸效应传导湿热,第二种是吸湿性能良好的纤维或纱线。该专利是利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纤维或纱线。
上述三类代表性的专利都是添加导湿纱线,或者构造双层织物,或利用特殊纤维或纱线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31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