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级系数的水稻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3303.4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9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李其勇;李星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00;A01C1/02;G06Q50/02;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级 系数 水稻 抗旱性 综合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分级系数的水稻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对分级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以标准差为分级标准的数学方法,提出了以分级系数作为新的综合评价指标,解决了现有分级方法由人为划分,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降低了科学性,通用性不强,分级评价值受指标数量影响较大,导致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可更精确的对水稻抗旱性进行评价,为水稻抗旱性筛选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分级系数的水稻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耗水量居各类作物生产用水量之首,约占农业用水量70%左右。据统计,水稻整个生育期约耗水8884.4m3/hm2,其中田间腾发量达72.31%。传统淹灌栽培方式下水稻生产耗水量大,而水分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剧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研究指出,干旱已成为阻碍我国以及世界谷类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为协调水稻高产稳产与干旱胁迫下高效节水栽培两大目标,水稻抗旱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热点。
现有技术,在水稻抗旱鉴定指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水稻生产芽期、苗期、穗期、成熟期等各主要生育期筛选了一些抗旱指标以及抗旱品种。相较于苗期和本田期大田抗旱鉴定,芽期抗旱性鉴定具有方便快捷、耗时短、适宜大批量鉴定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芽期抗旱性鉴定及指标筛选方面研究较多。王贺正等提出可用相对胚根长、相对芽长、相对芽干重可作水稻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同时指出相对根干重因变异较大而不适于品种间选择;田又升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指出胚芽干重、发芽率、胚芽鞘长和根冠比为负荷量最大的指标,可作为水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敬礼恒等指出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相对胚根长、相对根芽干重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水稻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指标;王秋菊指出储藏物质转运速率、根系活力和β-淀粉酶活力可以作为衡量水稻品种耐旱性强弱的有效生理指标;杨瑰丽等指出芽鞘长和最长根长与水稻萌芽期综合抗旱能力极显著相关,适合用作水稻萌发期抗旱鉴定指标;安永平等认为萌发胁迫指数和芽鞘长的干旱胁迫反应指数(DRI)可作为评价水稻芽期抗旱性的间接鉴定指标。可见,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抗旱鉴定指标并不完全相同。
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水稻抗旱性较为复杂,不同研究者、不同时期下筛选出的抗旱评价指标并不统一。在大田条件下开展抗旱性鉴定评价,易受环境影响,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在芽期开展抗旱性鉴定评价操作简便、环境可控、鉴定周期短、可大批量鉴定,较好避免大田鉴定不足之处,同时芽期生理指标研究较少,因此,可进一步在芽期纳入生理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指标鉴选。综合分析法中较多采用了隶属函数法、主成分法及灰色关联度法等方法,而王贺正等人提出了利用抗旱分级划分的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但其分级标准由人为划分,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降低了计算的科学性;不同试验对同一指标的测定值也有所差异,导致不同研究者计算出的分级值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同研究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的通用性不强;对计算出的分级值,或进行排序比较,或再次人为进行划级区分,其值受指标数量影响而变化范围较大;且适应的分级指标数量受限,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级系数的水稻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对分级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正态分布规律,建立了以平均值为基准,以标准差为分级标准的数学方法,提出了以分级系数GC作为新的综合评价指标,解决了现有分级方法由人为划分,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降低了计算的科学性,通用性不强,分级值受指标数量影响较大,导致影响评价结果的问题。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分级系数的水稻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待评价的水稻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3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产量水稻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移栽小苗的水稻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