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3802.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3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韩佳琪;谢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浙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牙斐颖 |
地址: | 5428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渣 发酵 肥料 发酵菌 灭菌 腐熟 预处理 地衣芽孢杆菌 含量调整 里氏木霉 磷二氢钾 硫酸氢铵 人畜粪便 微波烘干 氮磷钾 木醋液 沙质土 红外线 甲烷 降解 酒渣 厌氧 葡萄酒 酵母 调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甘蔗渣预处理:通过微波烘干或添加水将甘蔗渣水分百分含量调整为15~20%;(2)发酵:向甘蔗渣中添加发酵菌后置于25~30℃中发酵直至有甲烷生成时停止发酵,采用红外线对甘蔗渣进行灭菌,再向灭菌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继续厌氧腐熟降解2~6d,所述的发酵菌由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3)调配:采用磷二氢钾、硫酸氢铵条配腐熟后的甘蔗渣的氮磷钾比为10:1~2:4~5。本发明制成的甘蔗渣肥料粘性小,肥力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渣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废弃物,来源集中、量大面广,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甘蔗渣的酶解糖化是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解成单糖,单糖再经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生物柴油、酵母、医药品及其他化工原料。现有技术中,将甘蔗渣应用于饲料领域的研究少。而现有的甘蔗渣糖化技术主要采用的酶降解或者添加发酵菌降解,采用酶降解具有降解效果差,降解不充分的缺点,而采用发酵菌糖化则不易把控发酵糖化终点,不易糖化的成分,将糖化后的甘蔗渣制成肥料,肥料粘性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将糖化后的甘蔗渣制成肥料,其粘性大的缺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利用甘蔗渣成肥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渣预处理:通过微波烘干或添加水将甘蔗渣水分百分含量调整为15~20%;
(2)发酵:向甘蔗渣中添加发酵菌后置于25~30℃中发酵直至有甲烷生成时停止发酵,采用红外线对甘蔗渣进行灭菌,再向灭菌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继续厌氧腐熟降解2~6d,所述的发酵菌由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
(3)调配:采用磷二氢钾、硫酸氢铵条配腐熟后的甘蔗渣的氮磷钾比为10:1~2:4~5。
其中,所述的发酵菌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4~6:4~9:1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组成。
其中,所述(2)发酵工艺中,葡萄酒酒渣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20%,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3~5%和甘蔗渣木醋液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20%,沙质土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10~20%。
其中,所述的发酵菌的添加量为甘蔗渣质量的0.1~1%。
其中,所述干燥工艺中,所述(2)发酵工艺中的红外波长线为0.75~1000μm。
其中,所述的未发酵甘蔗渣的粒度为0.01~30mm。
其中,所述步骤(3)调配后的甘蔗渣肥料干燥至水分百分含量为1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里氏木霉、地衣芽孢杆菌、EM菌、扣囊拟内饱酶酵母复合发酵甘蔗渣,可分泌大量的纤维素尤其是滤纸酶、CMC酶、β-葡萄糖苷酶,可将甘蔗渣糖化降解充分,本发明采用甲烷作为发酵终点的判断,产生甲烷后即对发酵菌进行灭菌,证明发酵充分,可将胶粘性物质降解充分。想发酵后的甘蔗渣添加葡萄酒酒渣、甘蔗渣木醋液、人畜粪便、未发酵甘蔗渣、沙质土,葡萄酒含有酵母菌及其有机物可进一步将混合腐熟,人畜粪便提高肥力、未发酵甘蔗渣和沙质土降低发酵后甘蔗渣的粘性,甘蔗木醋液可软化未发酵的甘蔗渣,改善土壤中土质,其相互配合制成的甘蔗渣肥料肥力高,粘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浙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浙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3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