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用于增强作物耐渍性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5412.X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8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特武;周欣;姚璇;次仁卓玛;易志杰;彭福燕;杨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生物 合成 抑制剂 用于 增强 作物 耐渍性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用于增强作物种子萌发期耐渍性的新用途,将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浸种预处理作物种子,所述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为使用浓度为5~15mmol/L的氨氧基乙酸盐(AO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预处理可显著促进渍水胁迫后种子萌发,提高作物的耐渍性,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调节内源乙烯生物合成而增强作物种子萌发期的耐渍性,为作物抗渍直播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用于增强作物种子萌发期耐渍性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我国约有12%的耕地易遭受渍涝危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土壤渍涝对作物的伤害实质是低氧胁迫,导致作物根系活力减弱,生理代谢受抑,生长发育受阻,结实率降低。在全球范围内,因渍涝危害对作物造成的产量损失达20%。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上采用育苗移栽的一些作物如油菜、棉花、水稻等的直播栽培面积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不断扩大。直播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主要的耕作技术之一。然而,作物种子萌发期对渍涝非常敏感,在大面积直播条件下由于土壤条件难以控制,在播种后如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对种子的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影响,甚至产生致命伤害,导致大量缺苗断垄现象。
近几十年来,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手段的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范围、规模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迅速扩大,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传统技术无能为力的生产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技术。然而,目前开发出的作物耐渍性调节剂不多,应用较多的主要为赤霉素及其合成调节剂类物质,如多效唑(PP333)、赤霉酸(GA3)等。在生产上多效唑的残留问题较为突出,极易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同时,多效唑处理会降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在花生中研究发现,喷施多效唑易诱发叶斑病和早衰。应用GA3长时间浸种反而降低种子萌发期的耐渍性。因此,开发一种有效增强作物种子萌发期耐渍性的调节剂迫在眉睫。
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用于抑制内源乙烯的合成;而现有技术中乙烯可增强某些植物成株期的耐淹水性,具体为:已知乙烯在植物响应淹水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植物叶的偏性生长,节间、叶柄、叶片伸长,不定根发生、通气组织形成等过程中,乙烯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植物激素如乙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植物适应渍涝胁迫环境方面都有较多报道。王文泉等(2003) 对不同基因型芝麻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耐渍品种植株在渍水后根中乙烯释放量增加了6.6倍,不定根数量增加了0.79-1.8倍,初生根和不定根皮层中有典型的通气组织形成。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得知,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可能是降低作物成株期的耐渍性的。然而,本申请人通过对种子萌发期的研究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经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浸种预处理后,作物种子萌发期的耐渍性得到增强,即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可作为有效增强作物种子萌发期耐渍性的调节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发现了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用于增强作物种子萌发期耐渍性的新用途,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预处理可显著促进渍水胁迫后种子萌发,提高作物的耐渍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用于增强作物耐渍性的新用途,将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浸种预处理作物种子,所述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为使用浓度为5~15mmol/L的氨氧基乙酸盐(AOA);具体地,
1、本发明应用0~25mmol/L的AOA浸种预处理沣油737油菜种子8h,将吸胀种子置于双层湿润滤纸上培养至对渍水最敏感的胚根伸长期;然后,将胚根伸长期种子置于烧杯中渍水处理36h(淹水深度1cm)。渍水处理完成后,将种子播种于试验盆中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培养,观察AOA预处理对渍水胁迫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AOA预处理有效浓度为5~15mmol/L,较优的浓度为5~10mmol/L,最优的预处理浓度为5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5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木种子的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大孔径穴盘进行水稻育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