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的梯度结构织物的制备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6453.0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段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C27/00 | 分类号: | D06C27/00;D06C15/02;D06C15/04;D06C15/08;D06C11/00;D06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汗 双面 功能 梯度 结构 织物 制备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的梯度结构织物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
对喂入织物(7)作预压压紧和张开松弛化处理的喂布预压机构(1);喂布预压机构(1)包括具有柔软粗糙表面的喂布辊(11),与喂布辊(11)相压接触的热轧辊(12)和用于织物(7)反面快速降温松弛的给湿喷嘴(13);所述喂布辊(11)为耐高湿并表面粗糙化的橡胶面金属辊,喂布辊(11)与所述热轧辊(12)相压接触,并可上、下移动,以改变织物(7)对热轧辊(12)的包围角;所述热轧辊(12)为具有光滑表面并带热源的金属筒,以对织物(7)正面产生热压的预致密化和反面的张开;所述给湿喷嘴(13)位于热轧辊(12)后下方,输出常温湿气,以冷却和松弛织物(7)反面的纤维;
对织物正面压紧致密化,反面摩擦疏松化处理而形成梯度结构织物的疏松致密机构(2);疏松致密机构(2)的数量为1~7组,每组疏松致密机构(2)包括:两个位于织物(7)下方,且可上、下和左、右分合同步移动的前磨辊(21)和后磨辊(22),通过前磨辊(21)和后磨辊(22)的上、下和左、右分合同步移动来调节织物(7)的包围角和张力;位于后磨辊(22)后侧但在织物(7)上面的热压辊(23);位于热压辊(23)正下方的雾喷头(24);
所述前磨辊(21)及所述后磨辊(22)为同样材质的表面粗糙度为1~100μm的金属辊,所述前磨辊(21)与所述后磨辊(22)的转速不同,但所述前磨辊(21)与所述后磨辊(22)的平均线速度等于同组的所述热压辊(23)的线速度,以实现差动摩擦的疏松化处理;所述热压辊(23)为具有光滑表面并带热源的金属辊;所述雾喷头(24)以一定的喷速对所述热压辊(23)下面织物(7)的反面作喷雾降湿和松弛,以控制致密层的厚度和反面外层纤维的松弛;
位于织物(7)上方对织物(7)正面实施喷雾成膜拒水和致密化处理的拒水整理机构(3);
位于织物(7)下方,对织物(7)反面实施雾喷亲水化和疏松化处理的亲水整理机构(4);
对已成形织物(7)进行热压和挤磨以实现其结构和功能稳定的热压定形箱(5);
对最终具有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的梯度结构织物(8)再次平整化和导出的平整输出机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的梯度结构织物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拒水整理机构(3)包括:前、后两个表面光滑并对拒水处理剂具有较好的浸润性表面的前涂辊(31)及后涂辊(32);对应位于前涂辊(31)及后涂辊(32)前方并呈45°方向喷雾的前雾喷喷头(33)及后雾喷喷头(34);
前涂辊(31)及后涂辊(32)紧压织物(7),完成对极薄拒水膜在织物正面纤维上的形成,而非连续表层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的梯度结构织物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整理机构(4)包括:前、后两个表面为1~100μm粗糙度的前挤磨辊(41)和后挤磨辊(42);分别对应于前挤磨辊(41)和后挤磨辊(42)后侧的前亲水雾喷(43)及后亲水雾喷(44);
所述前挤磨辊(41)和所述后挤磨辊(42)的线速度不同,存在速度差的差动,但所述前挤磨辊(41)和所述后挤磨辊(42)的线速度的平均值与织物(7)的速度一致;所述前亲水雾喷(43)及后亲水雾喷(44)喷出亲水助剂,并能部分穿过织物(7),其中在效果满足下,关闭后亲水雾喷(4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拒水排汗双面功能的梯度结构织物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定型 箱(5)包括:前、后两个表面为1~100μm粗糙度的前金属辊(51)和后金属辊(52);一个与织物(7)接触并为拱形面的热压板(53),热压板(53)的温度可调;
前金属辊(51)和后金属辊(52)与织物反面接触,完成亲水剂因挤压的均匀化,前金属辊(51)和后金属辊(52)的转动线速度不同,但前金属辊(51)和后金属辊(52)的平均线速度与织物(7)的速度相等,故存在差动的摩擦疏松作用;所述热压板(53)与织物(7)正面接触,并通过辐射热,完成对织物(7)已形成的拒水和亲水作用以及织物(7)厚度方向的梯度结构的热定形稳定;所述前金属辊(51)与所述后金属辊(52)间的距离,用于控制织物(7)与热压板(53)的接触长度,即作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64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