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6924.8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4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伯骏;巫仁杰;黄承钧;游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雯雯;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以感测生物高聚物。检测装置包括感测元件、透光元件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层。透光元件配置于感测元件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层设置于透光元件上,且用以接收生物高聚物。透光元件配置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层与感测元件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感测生物高聚物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身份识别技术例如是利用将生物特征(例如:手指)按压墨水后转印到纸张上形成指纹图形,接着再利用光学扫描输入电脑作建档或比对。上述的身份识别具有无法即时处理的缺点,也无法符合现今社会中对于即时身份认证的需求。因此,电子式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成为了目前科技发展的主流之一。然而,一般而言,生物特征识别装置仅具备生物特征识别的功能。因此,如何增加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其它功能,以提升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附加价值也是目前开发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能感测生物高聚物。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包括导光元件、第一反射元件、感测元件、发光元件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层。导光元件包括顶面以及相对于顶面的底面。第一反射元件设置于导光元件的底面上。感测元件配置于导光元件的底面旁。发光元件用以发出光束,其中光束被第一反射元件反射而传递至感测元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层设置于导光元件上,且用以接收生物高聚物。导光元件位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层与感测元件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兼具生物特征识别及感测生物高聚物的功能,附加价值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局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局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局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检测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6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