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用天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9179.2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雷;丁飞;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3 | 分类号: | G01S7/03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场 场面 监视 雷达 天线 | ||
本发明属于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用天线座。本天线座包括天线支座、动力箱、底座、转轴;底座处布置旋转支座;本天线座还包括编码器;转轴顶端由下而上的同轴穿入天线支座的安装孔的小孔径段内且两者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本天线座还包括胀紧环;当胀紧环的回转螺钉产生转动动作进而使得内紧环和外紧环因锥面配合而产生径向膨胀时,内紧环与转轴之间以及外紧环与安装孔间均构成过盈配合。本发明体型小巧而构造简洁,能确保转速60转/分甚至更高速的雷达天线的正常运作,并同步保证其传动高效率性、运转稳定性及高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场场面监视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承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天线并带动其高速旋转的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用天线座。
背景技术
雷达天线座,用于承载雷达天线,是雷达天线赖以转动的基础,也是雷达系统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雷达天线座,包括底座,底座处设置转盘、回转支承、小齿轮、离合器、减速机和电机,转盘上架设雷达天线。其中,电机与减速机固定在底座的最下部,减速机输出轴由下而上的深入底座内并与底座内的离合器相连,离合器啮合小齿轮,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而回转支承再与转盘彼此啮合。工作时,电机通过驱动减速机来带动离合器和小齿轮传动,小齿轮带动回转支承回转,而回转支承带动转盘转动,从而达到驱动天线转动的效果。上述传统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首先,由于使用的是多级齿轮传动,传动效率低而且减速比大,随之导致天线的转速很小。对于一些需要高速转动的雷达而言,上述多级齿轮传动显然是不适合的,勉强运行也只会导致运行不平稳,存在一定的影响。其次,在应用于高速雷达天线中时,由于目前传统的传动系统缺失了减震结构,同时结构设计及精度普遍较差,因此在快速转动时震动大,不利于设备的安全使用。再次,机场环境独特,大风天气屡见不鲜。雷达天线本身受风面就极大,导致天线会将风力传递至天线座内的传动轴乃至电机轴,进而出现电机负担过大甚至停机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实际使用。最后,传统天线座囊括了转盘、回转支承、小齿轮、离合器、减速机和电机等一系列结构,且各结构通常都沿铅垂向依序设置,不仅导致了天线座结构的繁复性及庞大性,同时内部轴与轴之间大量采用键连接结构,进而导致轴体自身强度的急剧降低,最终为雷达天线的正常稳定运作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的雷达天线座,其体型小巧而构造简洁,能确保转速60转/分甚至更高速的雷达天线的正常运作,并同步保证其传动高效率性、运转稳定性及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用天线座,其特征在于:本天线座包括由上而下沿铅垂向依序布置的用于承载雷达天线的天线支座、用于支撑和驱动天线支座旋转的动力箱以及底座,本天线座还包括轴线铅垂设置的转轴,转轴简支梁状的可回转的安置于动力箱处且转轴两端分别伸出动力箱箱体,转轴的中段轴身处同轴设置蜗轮,动力箱内安置有轴线水平设置的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处同轴布置蜗杆,蜗杆与蜗轮间彼此啮合从而构成蜗轮蜗杆机构;底座处布置旋转支座,旋转支座的回转面铅垂向上且该回转面构成供旋转波导底端固定的固定面,旋转支座为中空管腔状,且旋转支座的空腔连通旋转波导的管腔,旋转支座的底端构成与固定波导端部连接的固定端;转轴为中空轴,旋转波导的顶端铅垂向的向上延伸并通过转轴管腔;转轴的顶端面处固接有波导固定板,波导固定板为将与转轴同轴的圆板对半剖分而成;波导固定板对半剖分后形成的两个半圆板的直边处均凹设有固定槽,从而使得两个半圆板对合形成波导固定板后,两组固定槽彼此对合形成卡嵌旋转波导的箍紧孔;本天线座还包括用于监控转轴角位移的编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9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