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9487.5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5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森;苏建军;王勇;刘科;王海超;张绪辉;王守恩;胡志宏;刘景龙;张利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统计分析 确定 上网 机组 贡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升降区间以及每台参与调峰的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在相应区间内每台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积极贡献,升降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消极贡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调峰贡献指数来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可以对调峰机组的调峰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以便进行相应的电网调度形成市场机制进行相应奖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对调峰电厂有功功率的统计分析,评价各调峰机组一段时间内对电网调峰的贡献程度,用于电网对机组调峰作用的量化分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高压电网正在逐步建成,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火电装机容量严重过剩, 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出现了弃水、弃风、弃光现象。需要调动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积极性,拓展调峰能力。因此,要对调峰机组的调峰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进行相应的电网调度形成市场机制进行相应奖惩。因此,如何对机组的调峰情况进行监测及排序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规则。
通常,评价机组调峰贡献的常用指标是低于某负荷(如50%额定负荷)下运行的累积时长。这种方法忽略了该时段内电网对负荷变化的要求。例如,相同时间段内,机组负荷随调峰需求进行升降负荷次数越多的机组,他对全网的调峰贡献要大于一直处于低负荷运行的机组。因此,之前的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各调峰机组一段时间之内的调峰表现,以此进行调度和奖惩缺少说服力,不利于激发火电机组参与调峰工作的动力。需要一种分析方法,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调峰贡献指数来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升降区间以及每台参与调峰的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在相应区间内每台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积极贡献,升降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消极贡献。
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确定需要进行电网调峰贡献评价的统计周期,并对统计周期内机组的有功功率值进行整理,每分钟取一个有功功率值,并剔除停机期间的数据;
步骤二、对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直调机组实际有功功率之和/在运直调机组额定容量之和)的曲线走势情况进行判定,划分出升负荷区间和降负荷区间,直调火电机组的升负荷区间代表电网要求调峰机组升负荷,同理,降负荷区间则要求调峰机组降负荷;
步骤三、在直调火电机组总负荷率的升、降负荷区间内,划分出所考察的每台调峰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
步骤四、在步骤三子区间内,分别计算出所考察机组的调峰贡献指数。当子区间内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调峰贡献指数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步骤五、对统计周期所考察机组内全部子区间的调峰贡献指数(带正负) 求和,即得到统计周期内,调峰机组的调峰贡献值,正值代表对全网调峰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值越大,贡献越大,负值则代表对全网调峰做出了消极贡献。
所述调峰贡献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有功功率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9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