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9735.6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5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洁群;刘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26 | 分类号: | B63B21/2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尾翼 海床 贯入 可分离 上端 端头 系泊 鱼雷 填充物 内部中空 施工成本 可重复 中空处 锥形状 锚头 套入 网箱 下端 移除 焊接 装入 对称 遗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包括相互分离的尾翼与锚身,若干个尾翼对称的焊接在套筒的外侧,锚身的外径小于套筒的内径,锚身的上端设有端头,端头的外径大于套筒的外径;锚身的内部中空,中空处装入填充物,锚身的下端设置锥形状的锚头,锚身的上端设置系泊杆;锚身套入带尾翼的套筒后,一起贯入海床,后续再把锚身移除,贯入在海床中带尾翼的套筒形成锚泊基础。利用自重较大的锚身能把带尾翼的套筒贯入深度较大的海床中,遗留在海床中带尾翼的套筒形成锚泊基础,可以用于系泊网箱使用,锚身可重复利用,施工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网箱的锚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
背景技术
鱼雷锚是动力贯入锚的一种,一般长约15m,重达130吨。锚自身的形状类似鱼雷,故得名鱼雷锚。锚身一般有 4个尾鳍。鱼雷锚锚身形如圆柱状,内部中空,可以填充高密度的材料如混凝土、废金属等来增加自重和降低锚重心而维持其稳定性,下端部呈锥形状,便于贯入海床土体中,如图1所示。
鱼雷锚安装快捷方便,安装时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仅需在离海底足够高的位置将其垂直释放,使其靠自身重力下落,并在碰撞海底时,借助高加速度导致的巨大惯性力而贯穿海床至一定深度。通常释放高度在距海底30m时能达到17m/s 的最终碰撞速度,贯入深度约为7m,在150m时能达到30m/s以上,贯入深度约为20m。其承载力约为自身干重的3~5倍。鱼雷锚的适用范围很广,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制造成本低、安装便捷、并具有很高的竖向抗拔承载力,能很好地满足各类海上平台的系泊需要。
现有的鱼雷锚主要用于系泊深水中漂浮的石油和天然气设施,故其质量和体积较大。若把鱼雷锚用于海水网箱的锚泊,其质量和体积显得过大,成本也相对过高,难以推广运用。目前我国海上养殖区主要集中在15 m等深线以内的浅湾内,而超过20 m水深的海域利用率尚不足1%,因此,大力发展20 m水深以上的深水网箱养殖,是解决我国食品供给保障的新途径之一。但现有的鱼雷锚通常用于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水深的海域,若用于系泊20 m~50m水深的网箱,显然不宜直接搬用,需进行一定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其尾翼与轴身可相互分离,利用锚身较大的自重贯入海床后,可把锚身移除,遗留在海床中的尾翼形成锚泊基础,供系泊网箱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包括锚身,锚身轴向一端连接有端头,端头外径大于锚身外径,锚身轴向另一端连接有锚头,锚身内设有中心孔,中心孔轴向一端延伸至端头内形成孔口,孔口中沿径向设有系泊杆,还包括套筒,套筒同轴套于锚身上,由端头限位套筒对应方向的一端,套筒轴向长度小于锚身轴向长度,套筒外侧连接有多个尾翼。
所述的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每个尾翼均平行于套筒轴向,多个尾翼均匀分布在套筒外侧,每个尾翼对应于锚头方向的一侧分别成型为倾斜状,其中一个尾翼对应于端头方向的一侧设有系泊孔。
所述的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一端由端头限位,套筒另一端设呈倾斜刀口状。
所述的一种锚身可分离的鱼雷锚,其特征在于:锚身的中心孔轴向另一端延伸至锚身内靠近锚头位置,中心孔内填入有填充物。
本发明设计一种新型鱼雷锚,使其满足20 m~50m水深网箱的锚泊需要,质量相对较小,安装成本相对较低,但贯入海床的深度需满足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1、锚身的内部中空,中空处装入填充物,填充物可选用高密度的材料如混凝土、废金属等,即利用自重较大的锚身能把带尾翼的套筒贯入深度较大的海床中,然后把锚身起吊、移除,遗留在海床中带尾翼的套筒形成锚泊基础,用于系泊网箱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9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纳式弹性绑索链条
- 下一篇:一种集装箱船绑扎桥止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