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门塑料件火焰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9994.9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6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权;熊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惟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1/02 | 分类号: | B29C71/02;B08B7/0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贝律师事务所 31301 | 代理人: | 范海燕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喷射 供气罐 机器人 塑料件 编程控制 汽车尾门 液态丙烷 圆形结构 火焰头 烘烤 检测报警装置 塑料件表面 天然气管道 操作环境 组件固定 机械臂 建模 编程 连通 供气 存储 铺设 保证 燃料 转换 配置 运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塑料件火焰设备,包括用于塑料件烘烤的火焰喷射组件以及用于编程控制其运作的机器人,火焰喷射组件固定于机器人的机械臂上,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带动火焰喷射组件进行塑料件表面烘烤操作,火焰喷射组件的火焰头采用圆形结构,该火焰喷射组件连通有第一供气罐与第二供气罐,第一供气罐与第二供气罐内存储的为液态丙烷,第一供气罐与第二供气罐均配置有气体剩余检测报警装置,本发明将以往的长方形火焰头转换为圆形结构,让火焰喷射更加精准,利于机器人的建模与编程,提供产品达因值的稳定,保证产品质量,另外采用双罐式液态丙烷提供燃料,避免的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一方面解决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外饰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尾门塑料件火焰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塑料尾门的开发是顺应全球对汽车减少燃油消耗的诉求以及排放法规越趋严格的大势之下的产物,为了制作轻量化的尾门,内板使用长玻纤增强的PP(LGF+PP),外板和扰流板使用PP或者TPO,全部使用注塑工艺成型,然后使用涂胶工艺进行装配,为了满足塑料件的强性粘结,目前采用了火焰处理设备,火焰处理的物理机理在于:高温的火焰将能量传递给基材表面的油污和杂质,使其受热蒸发,起到清洁作用;火焰处理的化学机理在于:火焰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高温状态下与被处理物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使被处理物表面形成一层带电的极性功能团,提高了其表面能,从而也提高了其吸附胶水的能力。
目前火焰处理设备运用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人工手持火焰头对塑料件烘烤,改变塑料件的达因值(吸附胶水的重要性能参数),此操作的缺点在于:人工操作稳定性不够,因此会造成达因值的不稳定,而且人员不安全;二是通过编程机器人带着长方形的火焰头工作,用于火焰头的形状为长方形,喷射出来的火焰也是呈条状,这样就能难精准烘烤,如果想提高烘烤精度,对编程以及坐标系的建立要求都比较高;另外现有的火焰处理设备选用的是液化气,厂内需要布置天然气管路,容易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塑料件火焰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门塑料件火焰设备,包括用于塑料件烘烤的火焰喷射组件以及用于编程控制其运作的机器人,所述火焰喷射组件固定于所述机器人的机械臂上,通过编程控制所述机器人带动所述火焰喷射组件进行塑料件表面烘烤操作,所述火焰喷射组件的火焰头采用圆形结构,该火焰喷射组件连通有第一供气罐与第二供气罐,所述第一供气罐与所述第二供气罐内存储的为液态丙烷,所述第一供气罐与所述第二供气罐均配置有气体剩余检测报警装置。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剩余检测报警装置采用的是数字电子称,所述第一供气罐与所述第二供气罐分别放置于对应的数字电子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以往的长方形火焰头转换为圆形结构,能够集中火焰喷射,让火焰喷射更加精准,利于机器人的建模与编程,提供产品达因值的稳定,保证产品质量,另外采用双罐式液态丙烷提供燃料,避免的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一方面解决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火焰喷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供气罐与第二供气罐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火焰喷射组件;2-机器人;3-火焰头;4-第一供气罐;5-第二供气罐;6-气体剩余检测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惟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惟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9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BS手表外壳的注塑生产线和注塑工艺
- 下一篇:一种不收缩软玻璃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