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0544.7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银珠;孙治国;武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48 | 分类号: | G01R33/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杨宏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共振 成像 数据 采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多片层采集装置的片层数据总量Ns;根据采集过程中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最大的原则,确定片层采集顺序。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定的片层排序,保证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最大化,确定最佳片层排序,保证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和均匀性,能够有效降低片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缩短扫描时间以及保持信噪比和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磁共振成像的主要原理包括:磁性原子核,例如人体中大量存在的氢原子核,不停的进行自旋运动,在外加的主磁场作用下,原子核自旋产生的小磁场与主磁场平行排列,同向的原子核多于反向的,相互抵消后组织中产生一个与主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磁化矢量,即纵向磁化矢量。用特定的射频脉冲激发处于主磁场中的原子核,会使低能级的原子核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这就是磁共振现象,磁共振现象的结果是使纵向磁化矢量发生偏移,使该原子核产生横向磁化矢量。
射频脉冲关闭后,被激发的原子核会产生核磁弛豫现象(弛豫是指在核磁共振现象中,原子核发生共振且处于高能状态时,射频脉冲关闭后,将迅速恢复到原来的低能状态的过程),经过空间编码技术,用探测器检测并接受以电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将检测的核磁共振信号输入计算机,经过重建等数据处理技术,最后将人体各组织的形态形成图像。
逐一片层激发和隔片激发采集技术广泛用于临床成像研究中,单个激发脉冲的重复时间(TR)较短时,相邻片层等邻近区域可能会被激发,片层之间的交叉干扰可能造成伪影或二维采集的信噪比降低,同时,用于给定片层的射频脉冲可以充当其他片层的偏共振磁化转移脉冲,导致磁化转移诱发信号衰减和对比度更改。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旨在通过使用特定的片层排序,保证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最大化,确定最佳片层排序,保证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和均匀性,能够有效降低片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缩短扫描时间以及保持信噪比和对比度。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其中,所述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包括:
确定多片层采集装置的片层数据总量Ns;
根据采集过程中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最大的原则,确定片层采集顺序。
所述的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其中,所述根据采集过程中顺序激发片层之间空间间隔和实际相邻片层之间时间间隔最大的原则,确定片层采集顺序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排序通式确定扫描间隔和分组采集数量;
通过第二排序通式确定最大分组采集数量n时的片层排列顺序;
通过第三排序通式确定片层间隔最大原则条件下的片层排列顺序。
所述的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方法,其中,通过第一排序通式确定扫描间隔和分组采集数量,其中,第一排序通式中的最小扫描时间间隔为(n-1)×TR,最大分组采集数量为n,n为片层数据总量Ns的平方根的最大整数,其中所述第一排序通式为:
Ts+i-Ts≥(n-1)×TR,i=1,2,Λ,n-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0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