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面部动作的设备开锁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2476.8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崔可;李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21/32;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5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锁 面部动作 图像匹配单元 用户面部图像 方法和装置 传输带宽 存储单元 存储空间 动作分类 分类存储 面部采集 面部信息 匹配结果 输入单元 用户记忆 用户体验 匹配 存储 图像 验证 申请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面部动作的设备开锁的装置,包括:包括面部采集单元、显示单元、输入单元、存储单元、动作分类单元、图像匹配单元;还提供一种基于面部动作的设备开锁的方法,将接收的用户面部图像与存储的对应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是否通过验证。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面部动作的开锁方法,提高了开锁时的安全程度,同时也便于用户记忆,提到了用户体验。另外,对于分类存储图像的方式,也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面部动作的设备开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生物特征对当前人物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是利用人体的生物特征,对人的身份进行分析和认证的方法。传统的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人眼虹膜、声纹、气味等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在人身安全、财产金融安全、私人信息安全等不同的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智能手机的解锁等电子锁的解锁和认证。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采集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中的图像进行分析,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判断出每一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用户特征,并将其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中包含了人脸检测、跟踪与特征定位和提取技术等人脸信息处理的一个关键技术,在学术领域、应用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视频会议、网络游戏、公共场所监控、出入门锁、支付交易、金融信息管理等。而且随着近年来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的深入,人脸识别也提出了新的形势和方向。
面部动作是人类用来表达情绪、表示某种含义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基本方式,是非语言交流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人们可通过面部动作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通过面部动作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同样,有些面部动作也可以达到某些目的,比如闭眼、张嘴等。面部动作识别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自动、可靠、高效地利用面部动作所传达的信息。面部动作可以分为几种感类别的表示:惊奇、恐惧、厌恶、愤怒、高兴、悲伤,和一种最为普遍的面部动作类别:中性。其中中性是人脸表情进行转换的中间过程和所有人一般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普遍的面部动作类别。
面部动作认证通常将捕获的图像作为一个静态的密码,现有技术中,图像捕获装置通过分析当前获得的图像上面中特定的图像信息,经过一定的算法分析,确定图像信息中的包含的特征是否为合法的用户所独有的特征,进而实现认证,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不安全因素,比如:通过借用合法用户的照片作为捕获的图像也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图像捕获装置并不能区分捕获的对象是照片还是真实的人脸,所以照片上的图像虽然通过了认证,但是持有照片的人不一定就是合法的使用者,从而能够冒充合法用户,对合法用户的利益造成危害。
现有技术中还包括,在处理捕获的图像时,会经过算法分析处理,由于处理算法是比较机械化的,对于长相相似的人来说,区分不容易,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两个长得非常相似的人,系统经由算法分析出来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系统可能会误判这两个人均为合法用户,进而授予与合法用户长的相似的人错误的权限,造成安全隐患。
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经常因为仅通过识别用户正面人脸图像,而进行交易或者开锁等处理,而人脸图像的盗用,或者通过照片、模型或者其它先进手段冒充用户进行开锁或者认证的方式越来也多,也给广大用户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外,人脸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在应用上也是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由于为了提高识别率,对人脸图像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也使得人脸图像需要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有所增加,也就对数据库中的存储硬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网络间传输一方面需要足够高的带宽,另一方面需要其他硬件设备给予支撑。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2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