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酞类化合物在降尿酸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6135.8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8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19/06;A23L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酞类 化合物 尿酸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酞类化合物在降尿酸中的新用途。该苯酞类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R1~R7如本发明说明书的定义所示。本发明通过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发现,本发明的苯酞类化合物在体内促进尿酸排泄,具有显著的降尿酸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降尿酸或治疗痛风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具体涉及苯酞类化合物在降尿酸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最终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则导致高尿酸血症。在正常的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16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痛风性肾病以及肾尿酸结石等,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此外,痛风常伴随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疾病。痛风已成为继糖尿病后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根据最近公布的《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
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及痛风并发症,主要是通过对血液中的尿酸进行控制,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性有效的抑制尿酸的形成,代表性药物有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2)促进尿酸的排泄,代表性药物有丙磺舒、苯溴马隆等。然而,上述药物均的毒副作用通常较大,例如:别嘌呤醇可引发变态反应(发病率10-15%)、超敏综合症、骨髓抑制等严重的毒副作用;丙磺舒、苯溴马隆则具有刺激胃肠道、引发肾绞痛、激发痛风急性发作等副作用;非布司他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严重者可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而且,上述药物的耐受性普遍较低。综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研究新型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少量的酚酸类和生物碱类。其中,《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以阿魏酸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指标,但是阿魏酸质量分数最高仅为0.9mg/g,也存在于其他中药中,无法准确控制川芎的质量。苯酞类化合物(phthalides)是一类相对较少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分布于伞形科的藁本属和当归属,如Ligusticum chuanxiong(川芎),Angelica sinensis(当归),Cnidium officinale(蛇床子),Angelica acutiloba(东当归),Ligusticum sinense(藁本)等。迄今为止,70多种苯酞类化合物(包括二氢,四氢和六氢衍生物,以及相关的二聚体)从伞形科的40种植物和来自其他科的四种植物中分离出来。目前,苯酞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主要集中于其良好的抗细菌、抗真菌、杀虫、细胞毒性和抗炎镇痛等方面。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苯酞类化合物在降尿酸、治疗痛风中的新药理学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式(Ⅰ)所示的苯酞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前药或溶剂合物在制备具有降尿酸作用的药品中的应用,
其中,表示选自=或-,两个相邻的不同时为=;
R1、R2、R4、R7彼此独立地选自H或O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6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