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06277.4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胡鑫;段璐瑶;朱孝勇;全力;杜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5/022 | 分类号: | H02P25/022;H02P25/16;H02P29/50;H02M5/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同步电机 驱动 系统 电解电容 功率 变换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由单相整流电路、功率解耦电路和三相逆变电路依次串接组成,其特征是:功率解耦电路由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薄膜电容、第二薄膜电容和电感组成;单相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单相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同时与第一薄膜电容的负极、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薄膜电容的负极、三相逆变电路的输入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电感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薄膜电容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同时与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和第二薄膜电容的正极连接,同时与三相逆变电路的输入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其特征是:电网输出功率大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功率时,功率解耦电路吸收电网多余能量,第一薄膜电容充电;电网输出功率小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入功率时,功率解耦电路放电释放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其特征是: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均各连接一个第四二极管。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当电网输出电流ig与参考电流之差小于电流滞环宽度ΔI时,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导通,第一开关管关断,第二薄膜电容通过三相逆变电路给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能量;当电网输出电流ig大于时,第二开关管关断,电网和电感串联给永磁同步电机和第二薄膜电容提供能量,电感L经第二二极管将剩余的能量存储在第一薄膜电容中,所述的参考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当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导通时,电感Ug是电网电压的幅值;Dmax是第二开关管的最大占空比;ΔI为电流滞环宽度;fs2是第二开关管的工作频率。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A)当第二薄膜电容的电压UC2大于第二薄膜电容的电压极大值UC2_max时,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同时关断,电网和电感串联向第一薄膜电容传输能量,第二薄膜电容通过三相逆变电路单元给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能量;
B)当第二薄膜电容的电压UC2小于第二薄膜电容的电压极小值UC2_min时,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一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导通,第一薄膜电容和电网并联后经电感向永磁同步电机和第二薄膜电容提供能量;
C)当第二薄膜电容的电压UC2介于UC2_max和UC2_min之间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三开关管导通,电网向第二薄膜电容和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能量,第一薄膜电容上的电压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第一薄膜电容的容值C1为10uf,第二薄膜电容的容值C2为40uf,第二薄膜电容电压极大值UC2_max为311V。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第一薄膜电容的电流uC1是第一薄膜电容的电压,C1是第一薄膜电容的容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62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机的无级调速控制与能量钳位电路及其装置
- 下一篇:单相电机的节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