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6653.X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4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薛运林;代金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7 | 分类号: | G01R31/0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兴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梁首强;冯思婷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电路 电位 支路 保险管 熔断 第二检测 检测电路 输入端口 自动检测 万用表 差值判断 产品保险 产品壳体 检测装置 输出 检测 告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包括:线下检测电路以及处理电路,所述线下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检测支路与第二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第一电位;所述第二检测支路通过保险管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口,用于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第二电位;所述处理电路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判断所述保险管的状态。通过自身的检测装置,能及时告知使用者;用户可无须打开产品壳体的情况下,即可知道产品保险管的工作状态,无须再用另一台万用表作为判断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仪器类以及万用表类的产品中,其电流功能档基本上都是采用“保险管”作为内部电路的保护方式进行过流、过压保护。其采用保险管的优势是:容易实现过流、过压保护,而且该方式简单方便,效果好。
但在工业应用或维修应用中,经常发生使用者误用电流档测试电压或误测大电流的事件,而误操作后非常容易引起保险管烧断,烧断后却没有任何提示。而且因保险管仅在uA/mA电流档被使用时才发挥作用,因此烧断后一般并不影响其它档位使用,因此该情况下使用者对保险管的状态也就无从得知。由于使用者得不到任何特征提示,只有再做电流测量时,才可能知道设备的保险管已被烧断。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数字万用表电流检测的电路图,电流测量从uA/mA端输入,经过保险管输入后,再通过相应的分流电阻,产生电压差模拟量信号,然后送入A/D模数处理单元;当保险管被过流烧断或误测电压熔断后,产品本身无自检功能的,是需借助另一台万用表检测,并且需打开壳体,利用电阻档或通断档才能检验和判定保险管好坏,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消费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非电流测量模式下保险管熔断无检测及报警以及在电流模式下需要借助其他万用表才能检测保险管状态的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提前无法得到任何特征提示,给测量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的一种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下检测电路以及处理电路,所述线下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检测支路与第二检测支路;
所述第一检测支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口,用于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第一电位;所述第二检测支路通过保险管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口,用于向所述处理电路输出第二电位;所述处理电路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判断所述保险管的状态。
上述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优选的,还包括:公共输入端以及限压保护电路,电流通过所述公共输入端输入限压保护电路,由所述限压保护电路输出至所述线下检测电路并分流至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检测支路,所述第一检测支路以及第二检测支路均有接地端。
上述自动检测保险管熔断的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晶体管Q10、Q12、电阻R31、R32、R37、R39以及偏置电路,所述电阻R31、电阻R32均连接所述晶体管Q10的集电极以及晶体管Q12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37连接所述晶体管Q12的基极,所述电阻R39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12的基极,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2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口;所述偏置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阻R28,R38,R33以及二极管D6,所述晶体管Q10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向连接,其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8以及R33,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反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6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