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截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08593.5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5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安;陈波;宗圆;陈俊;许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0;E03F5/2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孟学英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流井 出水管 管径 泵站集水井 截流系统 入水管 液位计 蓄水池 进水管 潜污泵 小管径 截流 流出 闸门 支流 上游 改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截流系统,包括:至少两座截流井,一座泵站集水井和一座蓄水池;至少两座截流井包括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第一截流井的水通过支流进水管流入,再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中的小管径出水管或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同时流出,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作为入水管使水流入后续截流井,后续截流井之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或入水管连接;最后一个后续截流井的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流入泵站集水井,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的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入水管的管径;泵站集水井包括潜污泵和液位计;所述蓄水池包括闸门和液位计。通过改进截流系统的设置实现对截流倍数的控制,避免出现上游截水少下游截水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截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流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管道水量截流装置有跳越堰式截流井、溢流堰式截流井、截流槽式截流井,主要用于雨污合流制管道的污水截流。污水截流井的截流规则是,当管道内流量小于某个临界值时,水流被全部截流;当流量超过临界值时,仍然截流临界值水量,超过部分排放。这种截流井用于雨水管道的截流时将会截流降雨中后期的清洁雨水,因而是不适用的。
雨水污染治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将降雨初期高浓度的雨水截流下来,分流到临近的污水管道或蓄水池,再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将降雨中后期清洁雨水直接排放河道。一场雨的降雨强度及其在排水管道中产生的水流量和浓度是随时间变化的,降雨开始时强度很小,随后逐步增大,直到最高强度,然后逐步减小,直至雨停。降雨初期水量小,首先冲刷地面污染,因此此时的雨水中污染物浓度高,随着降雨的继续,雨量越来越大,地面污染物越来越少,则雨水中污染物浓度越来越低,直到降雨结束。降雨初期2-3mm的降雨产生的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因此,在截流初期雨水进入污水管道时,应截流降雨初期一定流量以下的高浓度雨水,而将超过一定流量以后的雨水排入河道,也包括降雨后期小流量的清洁雨水,直至降雨停止。现有技术中的截流系统使用鸭嘴阀排水,无法保证长期稳定使用,容易导致排水不畅;同时,无法保证截流倍数,导致网管截流时,上游截水多下游截水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截流系统的问题,提供一种截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截流系统,包括:至少两座截流井,一座泵站集水井和一座蓄水池;所述至少两座截流井包括第一截流井和后续截流井;所述第一截流井的水通过支流进水管流入,再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中的小管径出水管或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同时流出,所述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作为入水管使水流入所述后续截流井,所述后续截流井之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或入水管连接;最后一个所述后续截流井的水通过管径不同的两个出水管流入所述泵站集水井,所述第一截流井和所述后续截流井的所述出水管的管径不小于所述入水管的管径;所述泵站集水井包括潜污泵和液位计,所述潜污泵用于将所述泵站集水井内的水排向污水厂和/或将所述泵站集水井内的水排向所述蓄水池,所述液位计用于测量所述泵站集水井内的液位;所述蓄水池包括闸门和液位计,所述蓄水池的水通过所述闸门进入所述泵站集水井,所述液位计用于测量所述蓄水池内的液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截流井包括两个管径不同的出水管、支流进水管、紧急排放管和溢流堰;所述支流进水管的管径等于所述紧急排放管的管径,所述紧急排放管的管径不小于所述管径不同的出水管中管径较大的出水管的管径;所述两个管径不同的出水管中管径大的出水管在管径小的出水管下端;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井的中部,所述支流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溢流堰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排水管理处,未经常州市排水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085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