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2101.X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7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才;李萌;崔兴福;秦楠;崔栋;王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辉;刘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点 反射点 角度域 偏移速度分析 角度间隔 射线追踪 最大反射角 最小反射角 反射角 层析 射线 均衡性 条数 种层 反射 申请 | ||
1.一种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所述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中的横坐标具有相同的第一角度间隔;
对于所述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中深度大于深度阈值的每个反射点,根据反射点对应的深度、最小反射角、最大反射角和反射角及深度阈值处反射点对应的深度、最小反射角、最大反射角和反射角,获得反射点对应的第二角度间隔;
根据每个反射点对应的第二角度间隔,对应调整所述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中的横坐标间隔,以使调整后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中不同深度的反射点对应相同数量的反射射线条数;
根据调整后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进行射线追踪;其中,所述根据反射点对应的深度、最小反射角、最大反射角和反射角及深度阈值处反射点对应的深度、最小反射角、最大反射角和反射角,获得反射点对应的第二角度间隔,包括:
根据公式获取反射点对应的第二角度间隔;
其中,θmax为大于深度阈值的某个反射点对应的最大反射角,θmin为大于深度阈值的某个反射点对应的最小反射角,为深度阈值处反射点对应的最大反射角,为深度阈值处反射点对应的最小反射角,θ为大于深度阈值的某个反射点对应的反射角,θthsh为深度阈值处反射点对应的反射角,Δθ为大于深度阈值的某个反射点对应的角度间隔,Δθthsh深度阈值处反射点对应的角度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包括:
利用速度模型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调整后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进行射线追踪,包括:
确定当前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一旅行时,并确定对应的真实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二旅行时;
根据所述第一旅行时和所述第二旅行时的差值建立层析方程组,并求解所述层析方程组,并根据求解结果更新所述当前速度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一旅行时,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当前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一旅行时;
其中,Γ(θ0)为反射角为θ0射线的从震源到反射点再到观测点的射线路径,dl为射线路径l的微分,s0为当前速度模型中的介质慢度,tcal为当前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一旅行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对应的真实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二旅行时,包括:
根据公式确定当前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二旅行时;
其中,Γ(θt)为反射角为θt射线的从震源到反射点再到观测点的射线路径,dl为射线路径l的微分,st为真实速度模型中的介质慢度,tobs为真实速度模型中反射波射线路径的第二旅行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假定同一反射角度射线在真实速度中射线路径和当前速度中射线路径相同,当前反射点建立的层析方程组包括
其中,j为当前反射点第j条射线,为当前速度模型中反射角为θmin+jΔθ的射线从震源到当前反射点再到观测点的射线路径,Δsi为速度模型离散化后第i个网格点处当前速度模型与真实速度模型慢度之差,li,j为第j条射线在当前离散化速度模型第i个网格中的射线长度,Δtj为当前反射点第j条射线第一旅行时与第二旅行时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21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