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管节车站中实施上排热风道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3189.7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军;张向霞;王春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管 车站 实施 上排热 风道 施工 方法 及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管节车站中实施上排热风道的施工方法,内层钢板开混凝土浇捣孔,同时内层钢板上预留上排热风道侧墙钢筋插入孔;绑扎上排热风道侧墙及底板钢筋;将侧墙钢筋插入已预留的上排热风道侧墙主筋插入孔内;采用螺栓将上排热风道侧墙主筋固定在内层钢板上;在绑扎好的钢筋外支模板,通过混凝土浇捣孔向内外层钢板内部空间、内部组合层及上排热风道侧墙、底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砼复合管节及上排热风道整体结构,完成车站结构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构形式可避免常规的仰焊焊接导致的施工质量不佳及预制上排热风道与钢砼复合管节连接不牢固的风险,可、安全、环保、高效地完成钢砼复合管节车站上排热风道结构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合管节车站中实施上排热风道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车站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以、明暗结合法以及利用顶管施工钢砼复合管节结构的方法。常规的明、暗挖法及其结合实施的车站,上排热风道设置于中板下方,中板施工时留有上排热风道预留的插筋,中板上留有混凝土浇捣孔,施工上排热风道时,先绑扎风道钢筋、然后支模板,之后从中板上预留的混凝土浇捣孔进行混凝土浇注,形成完整的上排热风道。
而采用顶管法实施的钢砼复合管节结构车站,通常站台层与站厅层为分离式结构,作为站台层的钢砼复合管节结构无法提供上排热风道浇注条件,同时存在上排热风道与复合管节结构难以牢固连接的问题。而若采用预制上排热风道,常规需要焊接竖向钢筋,再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焊接工程量很大,而且都是仰焊,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上排热风道空间小,施工困难。
现有的地铁车站上排热风道施工方法及缺陷:
1、传统车站上排热风道设置于中板板下方,中板施工时留有上排热风道预留的插筋,而复合管节结构车站,通常站台层与站厅层为分离式结构,无中板结构。
2、传统车站上排热风道中板上留有混凝土浇捣孔,施工上排热风道时,先绑扎风道钢筋、然后支模板,之后从中板上预留的混凝土浇捣孔进行混凝土浇注,形成完整的上排热风道,而作为站台层的复合管节结构无法提供上排热风道浇注条件,同时存在上排热风道与复合管节结构难以牢固连接的问题。
3、钢砼复合管节中,若采用预制上排热风道,常规需要焊接竖向钢筋,再浇筑混凝土。焊接工程量很大,而且都是仰焊,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上排热风道空间小,施工困难。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复合管节车站中实施上排热风道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复合管节车站中实施上排热风道的施工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钢环厚度方向由内外层钢板和外层钢板组成,内层钢板开混凝土浇捣孔,同时内层钢板上预留上排热风道侧墙钢筋插入孔;
步骤二:钢板节连接形成整体后,绑扎上排热风道侧墙及底板钢筋;
步骤三:将侧墙钢筋插入已预留的上排热风道侧墙主筋插入孔内;采用螺栓将上排热风道侧墙主筋固定在内层钢板上;
步骤四:在绑扎好的钢筋外支模板,通过混凝土浇捣孔向内外层钢板内部空间、内部组合层及上排热风道侧墙、底板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砼复合管节及上排热风道整体结构,完成车站结构施工。
本发明还提供了复合管节车站中实施上排热风道的施工结构,包括外层钢板、内层钢板、上排风底板和上排热风道侧墙;所述外层钢板设置在内层钢板的外部,所述上排风底板和上排热风道侧墙均设置连接内层钢板,所述上排风底板和上排热风道侧墙连接形成有上排热风道。
优选地,所述内层钢板开设有混凝土浇捣孔,所述混凝土浇捣孔内设置有预留上排风道侧墙主筋插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3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