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监控系统和方法以及车辆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4634.1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4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磨俊生;曾文晓;赵龙;何蕾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人物模型 伸缩长度检测 特征信息检测 处理装置 监控系统 特征信息 伸缩 避免误判 长度判断 存储介质 座椅位置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安全带监控系统和方法以及车辆和存储介质,其中,该安全带监控系统包括特征信息检测装置、伸缩长度检测装置和处理装置,特征信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落座物的特征信息;伸缩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全带的伸缩长度;处理装置根据特征信息识别司乘人员的人物模型,并根据人物模型和安全带的伸缩长度判断司乘人员所处座椅位置的安全带是否系好。本发明的系统、方法和车辆,基于司乘人员的人物模型来判断安全带是否系好,更加准确,避免误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监控系统,以及车辆和安全带监控方法、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越来越普及化,平均一个家庭至少拥有一辆车辆,甚至是多辆,各大中型城市里道路交通环境逐渐复杂化,交通事故时常发生,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乘车出现事故时,使用安全带,死亡率降低50%以上,因伤致残率可降低70%以上。安全带是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约束驾乘人员的身体移动以避免二次碰撞,从而达到降低碰撞伤害后果的装置,近年来交通法规已经提高了对于乘车不系安全带的处罚,某些地区更是关注到运营车辆后排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如未系好安全带同样将对乘客进行处罚。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座椅重量检测装置获取落座乘客的重量信号,再通过安全带长度检测装置检测安全带拉出长度位移信号,之后利用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检测是否安全带扣锁已扣入安全带卡座内,最后根据不同重量对应不同安全带拉出的长度位移范围,以判定乘车人员是否系好安全带,当安全带长度检测装置发送来的安全带拉出的长度位移信号不在预设范围内或者无安全带扣锁扣在安全带卡座内时,控制报警器或其他设备报警。
但是,目前车辆几乎都只是针对前排司乘人员安全带是否系好做监测与警示,依靠司机来提醒后排乘客注意系上安全带,很多司机都未真正注意过后排乘客安全带系未系,尤其私家车司机,殊不知安全带对于后排乘客同样重要,即使如上面公开的安全带监测方案中,定义不同重量对应不同安全带拉出的长度位移范围,再通过座椅重量检测装置、安全带长度检测装置、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配合检测对应条件,以判定乘车人员是否系好安全带,单纯依靠重量来定义落座人员的情况仍然会存在一定误差,例如,同一重量的男士与女士体积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别,安全带拉出的长度位移也不会是一样,如果按同一标准判定则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再例如,座椅上放了一个重量与人体重类似的物品时,再以重量判定需要系上安全带,非常不合理。因此,对于安全带的监控需要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带监控系统,该安全带监控系统,可以提高安全带检测的准确性。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该安全带监控系统的车辆。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带监控方法。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存储介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安全带监控系统,包括:特征信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落座物的特征信息;伸缩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全带的伸缩长度;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根据所述特征信息识别司乘人员的人物模型,并根据所述人物模型和安全带的所述伸缩长度判断所述司乘人员所处座椅位置的安全带是否系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监控系统,根据特征信息识别司乘人员的人物模型,基于司乘人员的人物模型来对安全带进行监控,相较于仅仅通过重量来判断安全带是否系好,准确性更高,避免误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监控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安全带监控系统,可以更有效识别安全带是否系好,提高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4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