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和全固态锂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5053.X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0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历彪;郭姿珠;马永军;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H01M4/131;H01M4/1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11447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耿超;王浩然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材料 内壳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正极活性物质 氟氧化物 外壳材料 元素扩散 核材料 包覆 制备 锂离子电池正极 全固态锂电池 固态电解质 包覆结构 核壳结构 界面反应 两层壳体 一步完成 包覆的 包覆物 氟化层 氟化 优化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材料包括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所述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包括核材料、内壳材料和外壳材料,所述核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内壳材料为含有氟的正极活性物质,所述外壳材料包括氟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00nm~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内壳厚度为1nm~5μm,所述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外壳厚度为1nm~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以正极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内壳材料的含量为0.1%~50%;所述外壳材料的含量为0.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氟氧化物选自金属氟氧化物,所述金属氟氧化物中的金属为Fe、Ti、V、Bi、Zr、Nb、Ag、Cr、Mn、Co、Ni和Zn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含有氟的正极活性物质为通过将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进行氟化处理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含有氟的正极活性物质由表面向颗粒内部氟的含量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内壳将所述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核与外壳完全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正极材料,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LiCoO2、LiNiO2、LiCorNi1-rO2、LiCoxNi1-x-yAlyO2、LiMn2O4、LiFepMnqXsO4、Li1+aL1-b-cMbQcO2,LiFePO4、Li3V2(PO4)3、Li3V3(PO4)3、LiVPO4F、Li2CuO2、Li5FeO4、TiS2、V2S3、FeS、FeS2、LiRSz、TiO2、Cr3O8、V2O5和MnO2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0≤r≤1,0≤x≤1,0≤y≤1,0≤p≤1,0≤q≤1,0≤s≤1,p+q+s=1,-0.1≤a≤0.2,0≤b≤1,0≤c≤1,0≤b+c≤1,1≤z≤2.5;
X为Al、Mg、Ga、Cr、Co、Ni、Cu、Zn和Mo的至少一种,L、M、Q为Li、Co、Mn、Ni、Fe、Al、Mg、Ga、Ti、Cr、Cu、Zn、Mo、F、I、S和B中的至少一种,R为Ti、Fe、Ni、Cu和Mo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正极活性物质、氟氧化物前体和氟化氢在溶剂中混合反应,反应温度为100~250℃,反应压力为0.1~10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50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锇掺杂的LiAlSiO
- 下一篇:一种锂硫电化学储能体系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