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情报雷达杂波识别一体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5641.3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兴雨;高恒;马英男;毛宇飞;董国;李雅梅;师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波 点迹 数据处理 航迹 一体化处理 起始航迹 情报雷达 路网 抛弃 目标点迹 目标航迹 动点 更新 网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情报雷达杂波识别一体化处理方法,对于原始一次点迹,首先进行路网点迹识别,被识别为路网杂波的点迹,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予以抛弃,不能用于起始航迹和更新航迹;经过路网识别的点迹,进行静杂波识别处理,被识别为静杂波的点迹,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予以抛弃,不能用于起始航迹和更新航迹;经过静杂波识别的点迹,进行慢动杂波识别处理,识别出哪些点迹为慢动目标点迹,被识别的慢动点迹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不再使用,用慢动杂波点迹起始慢动目标航迹。减少了虚假航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情报雷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情报雷达杂波识别一体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从当前实际工程应用情况来看,最新一代情报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检测性能相较于常规对空情报雷达有了大幅提升,但由于低空补盲雷达探测环境较为恶劣,存在大量强地物杂波、类目标杂波以及噪声等,其输出的一次点迹数据中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大量杂波剩余,这对后续的雷达数据处理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在有效地抑制强杂波的同时,不降低真实目标的建立和跟踪处理,是工程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以上问题,目前工程可行的方法,是对点迹数据进行高实时性精细识别处理,实现对杂波点迹进行甑别和过滤,在滤除各种杂波减轻后处理压力的同时,为后续进一步的数据关联、航迹起始和目标跟踪提供参考;同时根据点迹和航迹的相关性,在航迹处理阶段反馈处理点迹的目标置信度;基于分层识别技术,识别疑似气象(仙波)航迹等。
针对上述问题,仅仅从某一个方面考虑或仅使用单项处理技术,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从系统整个处理流程上入手,在多个处理节点进行优化,才能从整体上获得处理效果的提升。
对于数据处理来说,其最主要的输入信息就是来自于信号处理的原始一次点迹。传统的数据处理,在接收到信号处理的原始一次点迹之后,即开始做航迹处理。当一次点迹数据中存在大量杂波剩余时,一次点迹的数量大量增加,造成虚假航迹急剧增多,严重时会造成饱和,导致处理异常。
低空强杂波剩余,是低空补盲雷达的工作环境和雷达本身的处理模式决定的。若通过调整提高检测门限,降低原始一次点迹的输出数量,虽然能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但会造成目标检测的丢失,降低目标检测概率。因此,在不降低目标检测概率的前提之下,只有对原始一次点迹进行二次处理,进行杂波识别一体化处理,才能从整体上解决以上问题。
经查,未见与此相关的技术公开。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情报雷达的杂波识别一体化处理方法,通过分层分步处理,完成各类杂波的一体化处理和识别。
技术方案
一种情报雷达杂波识别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对于原始一次点迹,首先进行路网点迹识别,即识别哪些原始一次点迹是道路上的剩余杂波产生的;被识别为路网杂波的点迹,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予以抛弃,不能用于起始航迹和更新航迹;
步骤2:经过路网识别的点迹,进行静杂波识别处理;所述的静杂波指未能被信号处理杂波图吸收的,在空间一定区域内位置摆动的剩余静杂波;这些剩余杂波点迹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多个检测周期之内都能被检测出来,但其没有明确的运动规律,是散布分布的强杂波剩余点迹或海杂波剩余点迹;对于这种剩余杂波点迹,依据点迹聚心获取杂波中心;被识别为静杂波的点迹,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予以抛弃,不能用于起始航迹和更新航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5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