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材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6475.9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9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毛;张承;龙友华;王秋萍;李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C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材 菌肥 叶面 制备 抗病性 应用 蜡状芽孢杆菌 肥料利用率 产量品质 植株 壳聚糖 氨基酸 菌剂 微肥 病害 诱导 生长 | ||
1.一种中药材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蜡状芽孢杆菌菌剂20-40份、壳聚糖8-12份、氨基酸8-12份、微肥10-15份、水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蜡状芽孢杆菌菌剂30份、壳聚糖10份、氨基酸10份、微肥12份、水3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材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剂中含有的菌种为蜡状芽孢杆菌LY05(CCTCC NO:M 2015397)、蜡状芽孢杆菌LGY06(CCTCC NO:M2015398)及蜡状芽孢杆菌WL08(CCTCCNO:M2015399)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材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蜡状芽孢杆菌菌株LY05、LGY06或WL08斜面保存试管种子,分别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液;(2)将获得的菌液以10%的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无机盐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种子液;(3)将获得的种子液按照10%的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发酵培养2-3天,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均≥50亿/mL,将发酵液直接稀释5-20倍即为单一菌株液体菌剂;(4)将蜡状芽孢杆菌菌株LY05、LGY06或WL08的单一菌株液体菌剂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混合制成最终的蜡状芽孢杆菌混合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材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为水溶性,脱乙酰度大于95%;所述氨基酸为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中的任意五种及以上的组合;所述微肥为质量比为:3-6:2-5:1-2:1-2:1-2:1-2:0.5-1:0.5-1:0.5-1的钾肥+钙肥+硼肥+镁肥+铁肥+锌肥+硒肥+钼肥+锰肥的混合肥;所述水为无菌水。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材叶面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按规定配比取权利要求4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剂,备用;
步骤2.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
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中药材菌肥产品。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材叶面菌肥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增加中药材的产量,改善中药材品质;(2)诱导增强中药材抗病性,有效防控包括中铁叶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在内的病虫害;(3)促进中药材植株的生长;
所指中药材包括川续断、太子参、党参、桔梗、金银花、重楼、天麻、杜仲、灵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64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用不易结块的复合肥
- 下一篇:一种缓释型有机颗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