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绞吸式天然气水合物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17767.4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1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晓;蒋启茂;范榆林;杨昕昊;易典学;杨东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绞吸式 天然气 水合物 采集 系统 | ||
1.一种绞吸式天然气水合物采集系统,包括小车,所述小车包括绞吸头、杆臂、车身、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吸头通过杆臂与车身前端底部相连,在杆臂下方设有管道连接绞吸头和车身,车身为中空结构,车身内装设有分离器、液压泵站、电子仓,车身安装于底盘上,底盘两侧装配有履带;
所述绞吸头包含有六条流线状的刀翼,每条刀翼嵌置有7个沿切向的梯形刀;绞吸头通过自带的转轴,连接到杆臂中设置的液压马达;
所述杆臂后端设有2#液压缸组,使杆臂能够上下摆动,杆臂后端安装有1#液压缸组,1#液压缸组与杆臂前端连接,使得杆臂前端能够左右摆动,杆臂前端下方安装有1#软管,1#软管后端设有2#软管,并通过2#软管穿过机身连接到分离器;
分离器侧面设有采集物进口,顶部设有天然气水合物出口,采集物进口与2#软管连接,天然气水合物出口和3#软管连接,分离器通过水力旋流作用分离天然气水合物;液压泵站通过自带的油管与2#液压缸组、1#液压缸组和液压马达连接,并提供动力;电子仓为小车工作的控制中心;车身装载于底盘上;
所述底盘装配履带,在履带两端分别以齿轮啮合传动,底盘与履带之间用滑轮连接;
所述杆臂前段设有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包括外壳、支撑管,所述外壳由5块板组成,其正面为倒梯形,侧面为正梯形,其后端设有支撑管,支撑管底部设有4#软管,4#软管连接到1#软管上,支撑管底部连接在杆臂上端,支撑管为中空结构,其顶部在靠近外壳内侧的位置设有开关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吸式天然气水合物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部设有两块对开的底板,底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外壳两侧,且转轴上设有旋转电机,在外壳底面的四边设有密封垫层,两块底板的结合处也设有接口面,接口面内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为抗压性好的橡胶;
在外壳顶部设有单向阀,在外壳前端底部设有液位检测器,作为2#液位检测器,在支撑管内侧顶部设有液位检测器,作为1#液位检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吸式天然气水合物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管底部与杆臂的连接处为角度可调的铰链转轴,并设有调节电机以调整其转动角度,使回收装置能够在不同的角度下调整,以确保其在绞吸头正上方工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绞吸式天然气水合物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小车送到海底的指定位置附近,然后通过电子仓中枢控制使小车运动到待开采区域目标位置,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液压马达传动使绞吸头旋转;
S2、液压泵站提供动力,2#液压缸组上下摆动,调整杆臂位置并带动绞吸头开始开采,绞吸头1高速旋转,产生涡旋绞吸力,将被梯形刀破碎的天然气水合物与岩粒的混合物聚合到1#软管口,由液压泵站提供一个吸力,将混合物采集运送;
S3、在开采过程中,由1#液压缸组左右摆动,形成一个扇形的开采范围,能够同时开采整个车前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增大开采范围;
S4、天然气水合物与岩粒混合物通过1#软管和2#软管运送到车身内的分离器,由其密度不同,将混合物分离,分离出的天然气水合物通过出口3#软管向上送走;
S5、在开采过程中,部分天然气水合物在绞吸过程中气化成气体,并没有被吸收进入绞吸头,而会聚集到回收装置内,并保持在顶部区域,当积攒的气体到一定程度时,即2#液位检测器检测不到液体后,关闭底板,使其内部形成密封空间,然后开启开关阀和单向阀,让内部的气体被吸收到4#软管并通过1#软管输送到分离器,避免外泄,当1#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液体后说明气体吸收完成,关闭开关阀;
S6、如果所处海床不是平面海床,存在一定倾角,需要调节铰链转轴,使回收装置处于绞吸头的正上方,确保升起的天然气气泡能够被准确回收,避免出现气体逃逸;
S7、某一海床表层范围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完毕,通过电子仓中枢控制履带移动,带动小车安全移动至下一目标位置,继续开采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77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