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8662.0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殿英;郁凯;赵晓涛;张晓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殿英;郁凯;赵晓涛;张晓萌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A61B17/76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钉孔 主钉 股骨近端 张力钉 股骨 防旋 髓内钉系统 股骨髓腔 近端段 压力钉 力臂 三角支撑结构 医疗器械领域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短缩 应力性骨折 动力螺钉 股骨头颈 固定压力 螺旋刀片 内部固定 旋转畸形 一体成型 股骨头 内固定 髓内钉 远端段 髋关节 重建 移位 侧弯 侧位 加长 颈部 内翻 切出 支撑 松动 应用 断裂 骨折 解剖 退出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压力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张力钉,主钉、压力钉和张力钉形成至少一个三角支撑结构,主钉的近端段和远端段一体成型,近端段设置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第一钉孔固定张力钉,第二钉孔固定压力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侧弯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的长度能够加长,甚至至股骨髓腔全长,将可应用于股骨干骨折及股骨多发骨折,增加了其应用范围;有效防止髋关节内翻、股骨颈短缩、股骨部分向内侧移位,股骨头及颈部旋转畸形,内固定断裂、松动、退出股骨头颈内部固定,动力螺钉或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应力性骨折等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数量逐渐增多,约占髋部骨折50%。该疾病使人失去下肢活动能力,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症,外伤后不稳定骨折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所占比例逐渐升高[2]。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内固定失效率较高,主要内固定失效结果包括:螺旋刀片自股骨头切出、髋内翻以及股骨颈短缩畸形、骨折不愈合、螺旋刀片松动退出、应力性骨折、内固定断裂等发生。
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多主张采用股骨髓内钉系统固定,髓内钉系统因通过股骨髓腔,偏心距离相对较短,更接近下肢机械轴,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可能性相对髓外固定小,髓内钉系统置入,可重建股骨粗隆间骨折部位连接,恢复其生理结构完整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骨折愈合后患肢功能重新恢复。目前多种类型股骨髓内钉固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使用现有髓内钉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仍存在较高内固定失效比例。
目前现有髓内钉系统术后形成杠杆样结构,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完全替代骨组织承担负重时应力,内固定成角部位应力集中,且抗外下方斜向剪切力性能差。在结构设计层面上,现有髓内钉系统并未重视正常股骨近端粗隆间部位以及股骨头、颈部骨骼中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复合结构替代重建,忽视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重要性。该正常骨组织所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稳定型远远优于内固定替代正常结构所形成的杠杆样结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一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替代重建股骨近端粗隆间部位以及股骨头、颈部“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实现手术固定后局部具有更强的稳定型,降低内固定失效几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压力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张力钉,所述主钉、所述压力钉和所述张力钉形成至少一个三角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与所述张力钉叉接,所述主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一体成型,所述近端段设置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所述第一钉孔固定所述张力钉,所述第二钉孔固定所述压力钉。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尾端采用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一级凸起、二级凸起或多级凸起,所述第一钉孔与所述张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一级凸起,所述张力钉定尾端设置定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尾端采用二级凸起,所述二级凸起包括依次设置定位凸起和限深凸起。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尾端设置增粗结构,所述增粗结构为一级增粗、二级增粗或多级增粗,所述第二钉孔与所述压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增粗结构为一级增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殿英;郁凯;赵晓涛;张晓萌,未经张殿英;郁凯;赵晓涛;张晓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8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