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9288.6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梅;沈悦明;余弘;曾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王佳妮;顾俊超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 视力表 单向透视 模拟光源 窗帘样品 内部光源 暗箱 照度 检测 测试样品表面 模拟太阳光 测试步骤 后部开口 前部开口 试样观察 照度变化 透光率 照度计 重现性 调湿 测试 观察 试验 覆盖 应用 | ||
1.一种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模拟光源设置于暗箱的前方,暗箱的前部和后部均具有开口,将第一视力表和内部光源设置于暗箱内,将第二视力表设置于模拟光源处;
检测前将窗帘样品调湿,从窗帘样品上取合适大小的窗帘试样覆盖于暗箱前部开口;
固定内部光源和模拟光源的照度;
测试人员分别站在模拟光源和暗箱后部开口处透过窗帘试样观察第一视力表和第二视力表,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相应的后续测试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光源、第一视力表的第二排E、第二视力表的第二排E在同一水平线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内部光源照度,使暗箱内第一视力表表面第二排照度为500lx;固定模拟光源照度,使窗帘试样表面的模拟光源和第一视力表之间水平线经过处的入射光照度为700lx。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人员站在模拟光源处观察暗箱内的第一视力表,以透过窗帘试样不能清晰辨认第一视力表第二排E时定义为“看不清”;测试人员站在暗箱后部开口处透过窗帘试样观察模拟光源处的第二视力表,至少能清晰辨认第二视力表第一排的E时定义为“看的清”,此状态定义为窗帘的单向透视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观察结果及后续测试步骤如下:
1) 在模拟光源和暗箱后部开口处透过窗帘试样观察第一视力表和第二视力表均不透视:即判定该窗帘样品不具备单向透视性能;
2)在模拟光源和暗箱后部开口处透过窗帘试样观察第一视力表和第二视力表均透视:即窗帘试样表面700lx照度时未达到单向透视效果,记录入射光照度>700lx,关闭内部光源,在贴近窗帘试样表面的模拟光源和第一视力表之间水平线经过处,用照度计测量透过窗帘试样的透射光照度;
3)仅暗箱后部开口处透过窗帘试样观察第二视力表透视:关闭内部光源,在贴近窗帘试样表面的模拟光源和第一视力表之间水平线经过处,用照度计测量透过窗帘试样的透射光照度,打开内部光源,渐渐下调模拟光源照度直至达到窗帘试样的临界单向透视点,用照度计测量窗帘表面的入射光照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测量的透射光照度和入射光照度计算窗帘试样的透光率;根据窗帘试样的透光率和窗帘试样表面入射光照度评价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好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试样的面向室外的一侧作为测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光源与暗箱中的第一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米。
9.一种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的窗帘单向透视性能的检测方法得出:
(1)当窗帘的透视效果为内外不透视时:单向透视效果评定为无单向透视性;
(2)当窗帘的透视效果为内外透视时:若窗帘试样的透光率<14%且窗帘试样表面的入射光照度>700lx,则单向透视效果评定为无单向透视性;若窗帘试样的透光率≥14%且窗帘试样表面的入射光照度>700lx,则单向透视效果评定为单向透视性差;
(3)当窗帘的透视效果为单向透视时:若窗帘试样的透光率≥14%且窗帘试样表面的入射光照度≤700lx,则单向透视效果评定为单向透视性良;若窗帘试样的透光率≥14%且窗帘试样表面的入射光照度≤500lx,则单向透视效果评定为单向透视性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未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2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