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骨小梁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多孔结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19290.3 | 申请日: | 201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1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蓉;郭新路;王永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16H50/5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王树本;徐雪莲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小梁 力学性能 多孔结构 骨小梁结构 工程技术领域 体网格模型 形态学参数 多孔模型 结构形态 三维模型 生物医疗 实体结构 优化求解 复杂度 计算量 植入物 求解 导出 还原 置换 治疗 统一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基于骨小梁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多孔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骨小梁的三维模型,(2)求解骨小梁的形态学参数,(3)导出骨小梁体网格模型,(4)计算骨小梁的力学性能,(5)优化求解多孔模型,(6)还原实体结构。本发明考虑真实骨小梁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力学性能,设计的多孔结构实现了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极大地减少了设计中的计算量和复杂度,易于后期的加工处理,为骨病的植入物置换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骨小梁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多孔结构设计方法,属于生物医疗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小梁是机体的椎骨及股骨等长骨端内的网状结构,起支撑造血组织和保证血液等物质流通的作用。研究发现,当骨小梁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时,整体骨结构的性能明显降低。此外,骨小梁的结构破损不能通过机体自身的恢复机制复原,只能靠药物或者去除破损进行植入物固定等方式治疗。由于破坏方式和受损程度不一致,植入物无法应用于所有损伤治疗中。目前针对骨折等情况的治疗方法,多是通过植入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实心金属棒进行支撑或固定。然而,金属植入物多为实心植入体,密度远大于真实骨组织结构,植入后应力抵抗作用较大,导致骨细胞不易生长并易引起机体的不适,且在骨连接部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骨结构损坏使固定失败。
骨小梁结构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这是骨组织支撑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减少实心植入物对机体的损坏,研究人员提出设计仿骨小梁的多孔结构的方法。仿生多孔结构与实心植入物相比,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以通过对特定性能的控制实现结构的个性化设计。
现有的仿生多孔植入物设计方法主要包含结构和性能设计两大类,结构设计主要是利用数学拟合的方法拟合不同形状的柱状或者板状梁结构,然后通过布尔运算构造不同形态的类骨小梁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结构的模拟,使之具有一定的弯曲度,但是未考虑力学性能的要求。性能设计主要是以力学性能为目标进行多孔结构设计,然后利用工程软件UG、CAD等重建规则多孔结构。该设计法可以对结构的力学性能加以控制,结构简单,更利于后期的加工实现,但是由于应力分布问题易导致骨细胞生长不连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骨小梁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多孔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骨小梁的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应用到结构设计中,同时利用拓扑优化方法对结构设计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加以控制,使设计可以降低计算量和复杂度及实现结构和功能的相互统一,更加利于后期的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解决已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骨小梁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多孔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骨小梁的三维模型,为了保证正确表征骨小梁的结构形态,重建骨小梁的三维模型作为结构设计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a)根据实验设计要求截取股骨头内骨小梁结构进行物理处理,利用Micro-CT仪器扫描获得骨小梁的DICOM格式图像;
(b)利用Mimics软件对骨小梁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调整窗宽和窗位,阈值分割和区域增长,去除孤立结构单元,得到边界清晰的骨小梁结构图像,并重建骨小梁三维结构模型;
步骤2、求解骨小梁的形态学参数,为了准确衡量骨小梁的结构形态特点,利用形态学参数来进行定量测量,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a)导出Mimics中建立的三维模型的STL格式文件,并将其导入到Magics软件中得到骨小梁的体积信息Vm,结合包含孔洞和骨小梁的总体积V求解结构的体积分数Vm/V;
(b)利用MATLAB程序对Mimics重建的目标结构的图像进行截取操作,保证每一个目标区域具有相同的图像尺寸和结构体积,同时对结构的整体结构图像不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192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